正文 第37章 改變性格改變命運(15)(1 / 3)

羅賓遜認識一個推銷肥皂的人,他甚至常常請別人來批評他。當他剛開始為柯蓋公司推銷肥皂的時候,訂單來得非常慢,他很擔心會失去他的工作。他知道肥皂和價錢都沒有什麼問題,所以問題一定出在他自己的身上。因此,每次生意沒有做成的時候,他就在街上走來走去,想弄清楚問題到底出在哪裏。是不是他說的話太含糊?是不是他的態度不夠熱誠?有時候他會回到客戶麵前說:“我之所以回來,不是想再向你推銷肥皂。我回來是希望能得到你的忠告和批評,可不可以麻煩你告訴我,幾分鍾以前我向你推銷肥皂的時候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對?你的經驗比我多,也比我成功,請你給我批評,請你很坦誠地、不加掩飾地告訴我。”

這種態度使他贏得了很多朋友和很多無價的忠告。

讓我們善意地正視另一些人的批評,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才能防止自大性格在你身上作怪。

很多人從不滿足於自己的財富,卻極願意滿足於自己的智慧。可見自高自大乃是許多人的通病。一個人若是一時失去對自己的清醒認識,還隻是糊塗一時;若是一輩子失去對自己的清醒認識,就隻能糊塗一輩子了。根治自高自大的有效方法有五:一是尋找自己的短處;二是發現別人的長處;三是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較;四是拿自己的長處與卓越者的長處比較;五是從別人的批評中吸取真理。另外還要看到:越偉大的人越謙虛,越渺小的人就越不可一世。

經常抱怨會使自己越來越不合群

別人沒有聽你抱怨的義務,你的抱怨如果與聽者毫無關係,會讓對方不耐煩,如果你經常抱怨,下次他看見你便會躲得遠遠的。

溝通之所以失敗,原因常常是我們太執意於保護自己、控製他人以及證明我們是“對”的。抱怨有時可以讓人得到舒解,有益健康,但如果抱怨太多,就會令人厭煩了。抱怨絕不是好事,它不會為你帶來多少正麵的效益。與其整日抱怨,不如想辦法解決問題。

不滿一切的人總喜歡抱怨,長久以往,成為其一大性格弱點。常聽見許多人抱怨他們的配偶、情人、父母、子女、老板或同事“從來不聽別人講什麼”或“拒絕體諒”。我們常因未獲得和我們親近的人的欣賞而怨憤不滿,卻忽略了他們也需要別人傾聽他們的心聲,體諒他們的處境。你若越討厭聽他說,他便會越固執地要說那些你不願意聽的話。每個人都可以改進自己,讓自己的態度更能包容,不會經常反應過度。

如果人們能本著接納的態度來傾聽,像這類溝通上的差錯與責難必然會迎刃而解。要徹底弄清楚對方的意思、體會對方的感受,這非要我們以相當的時間完全撇開自己的主觀意識與感受才辦得到。除了對方的一字一句,我們還需要聽出來的是藏在發言者字裏行間的那一片諄諄的教誨。

造成麻煩使我們苦惱的往往不是批評本身,而是我們的自我防衛。比如,你不能忍受他人批評你某個行為小節,結果由於你充耳不聞的態度使事態擴大,導致兩人的分歧日益加深。再如,你的老板一注意你,你就怒發衝冠,這一來你的工作成果連同你對工作的滿意程度全都大打折扣。如果你是經理,而你拒絕不理會顧客與員工的反應,你的工作效率必然下降。

接納性的傾聽態度是向對方表達熱情與激發對方創造力的最佳方式。這種傾聽的態度包含三個要素:培養設身處地為人設想的同情心;由堅持“我沒錯”改成“我的觀點”及保持平靜。

遇到討厭的人,應設身處地地為其著想,同時這也應是你自己反思的一個機會。

有的人遇到討厭的人,總喜歡抱怨,說這說那,但這並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現代人都生活在一種很大的壓力之中,有些時候,遇到不順心之事,要是抱怨一下,好像能得到一種緩解,並且有益於身體健康。但每回都聽他抱怨,便讓人不耐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