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1)

滕琰端正地坐在書桌前,一絲不苟地臨著帖,筆是諸葛筆,墨是徽州李廷圭墨,紙是澄心堂紙,硯是江西婺源龍尾硯,臨的是晉王羲之所書《孝女曹娥碑》的墨跡絹本。秀麗的字跡從筆端緩緩流出,寫了許久,才放下筆,活動了一會兒手腕,看著一張張晾在桌上的秀麗字跡,心裏說不出的愜意。

真不理解以前的同學報怨家長逼著學習書法、樂器的心理,多麼幸福的事呀,虧了他們還不好好學,當時滕琰就羨慕得要死,可是那時她沒有那個命,家裏的條件實在太差,可現在…,想到這裏,滕琰還是非常滿意的。也許是為了彌補以前的遺憾吧,滕琰對自己的學習很嚴格要求,每天練字、學習樂器、下棋、畫畫,全麵補償前世沒有機會接觸的高雅藝術。

除了上麵的課程外,滕琰每天還要讀一到兩個時辰的書,這本來就是她的愛好,以前的她就是愛看書,隻要有時間就手不釋卷,現在她多的就是時間,隨心所欲地翻看各種喜愛的書,還沒有任何升學壓力、工作壓力,滕琰覺得世上沒有比這再令人心曠神怡的事了。

可能上蒼都覺得前世太虧欠滕琰了,又給她一世來補償嗎?

滕琰有時想穿越這種事真的是不可思議,跨越曆史時空,她還是姓滕名琰,甚至於相貌,也和前世非常相象,還是一白遮百醜的好皮膚,橢圓臉,長長彎彎的柳葉眉,清澈的大眼睛,嘴唇兩側略有點上翹,似乎總是笑眯眯的,離絕色美女是有些差距,可也不錯,夠得上大方可愛。最巧合的是她來到這裏時剛好十歲,正是前世她家裏出事的年齡,從那以後,她就沒了童年時代,沒了青年時代,直接負擔起生活的重擔。這次她從十歲起重新開始,她不要辜負上蒼的厚愛,她要好好地享受生活,彌補前世的缺憾。

現在的她是燕國開國公的嫡長孫女,身份尊貴,生活奢華。

開國公是燕國皇室以外最高封爵,在四個國公中排在第一位,太祖皇帝封五千戶,兵一千五百。現任的開國公,也就是滕琰的祖父還手握兵權,鎮守在燕國西北邊關,抵禦犬戎入侵。這幾年犬戎頗不安份,祖父一心報國,一次也沒回家,也就是說滕琰和她的祖父沒有見過麵。至於祖母,十幾年前就去世了。

開國公世子就是滕琰的父親滕軒,他也是祖父唯一一個還活著的兒子,他是在邊關出生的,因為犬戎攻城,早產了,身體一直不好,所以也沒有在朝中任職,隻是打理開國公府的庶務。

“妹妹,妹妹,”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是她的大哥滕珙,頭帶金冠,穿著一身大紅箭袖,笑嘻嘻地進來:“今天先生的故交來拜訪,就讓我們早回家了,咱們騎馬去?”

滕琰一看他的衣服就知道是為了騎馬特意換的,就趕緊答應著回了屋子裏也換了一身窄袖胡服出來:“哥哥還算有良心,知道我盼著騎馬呢。”

開國公府世代武將,自然是有跑馬騎射練武的場地,就在府第的東麵,緊挨著外院圈起的一大塊地方,平時大家就叫東院。滕珙帶著滕琰從內院穿過垂花門進外院,再從外院的東側門走進去。

東院裏空蕩蕩的,開國公不在府裏,世子基本不來這裏,隻有幾十名老兵在此看守。練武用的石鎖、石礅孤零零地放在場地中間,十幾個箭靶排在場地的一側。一排馬廄大多數都空著,隻養著幾十匹馬,場地周圍一圈粗壯的柳樹倒是枝繁葉茂,為這裏帶來一線生機。

雖然是庶子,但做為開國公府的子弟,滕珙還是從小就被教導習武,負責管理東院的竇三郎就是滕珙的武學師傅。不過不知是滕珙天生就不是習武的材料,還是竇師傅不擅長教學,滕珙的騎射、拳腳功夫都很一般,人也不像習武的人那樣健壯。這幾年,滕珙改成學文,已經有三四年不再按部就班的練武了,隻是偶爾和同窗們一起學學騎射,所以東院就更加蕭條下去了。

滕琰還是在來這裏很久以後才知道府裏還有這樣一個所在,又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爭取才得到允許學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