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大勝(1 / 2)

德裏固接到命令後立刻照會清廷,希望和談,吳子虛命德裏固進宮陛見。

剛剛禮節性的問候完,吳子虛有些麵帶怒氣地告訴德裏固:“很遺憾特使閣下,大清國並不打算和解,朕不接受任何何談!”

這話剛說出來,還沒等翻譯給德裏固翻譯完,李鴻章和恭親王還有醇親王立刻連呼不可,要求吳子虛接受和談。但左宗棠、李鴻藻和翁同龢卻極力主戰。

雙方唇槍舌劍,將德裏固晾在一邊。德裏固又尷尬之餘更加害怕,因為這時前線還沒有停止戰鬥,法國勇士還在承受清軍的炮擊且饑腸轆轆,一旦他無法簽訂和約,法國政府再另換人來談判的功夫,也許餘下的一萬多法軍就被消滅了。

好在主和派提出清軍也在承受傷亡,在爭論中占了上風,小皇帝勉強答應和談。

其實據後世解密的清宮檔案看,這是光緒君臣在德裏固麵前演的雙簧,目的是讓法國方麵感覺清國還有能力再戰而且也想繼續打下去,好在談判中爭取更多利益。

第二天的談判在法國公使館舉行,清國全權談判代表依舊是李鴻章。

李鴻章首先拋出和談條件:

第一,法國越南遠征軍剩餘人員全部繳械,法國方麵派船限期一百天將其送回國。

第二,法國支付俘虜贖金一千萬大清銀元。

第三,法國支付兩百萬銀元贖回被俘軍艦。

第四,法國支付戰爭賠款三千萬大清銀元。

第五,法國承認越南是大清屬國,不得再侵犯越南主權。

附則:

1、廢除全部法國與清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收回所有法國在華租借。

2、法國歸還在圓明園所搶奪清國全部物品。

3、法國承認清國對浪穹教案的處理並支付賠款。

而法國方麵的條件則很簡單:

一、雙方立刻挺火。

二、清國歸還所有俘虜及軍艦,法國負責運送人員撤離。

三、法國承認清國在越南的利益。

李鴻章胸有成竹:“我國對於停戰與否本來就未形成統一意見,貴國條件如此苛刻,老朽恐主戰派再次得勢,使談判無果而終。”

德裏固想到在大殿裏清國群臣爭吵的一幕,很相信李鴻章的話,但是清國的條件也很苛刻,他需要向國內彙報再行定奪。

當天談判結束後,李鴻章請示吳子虛取消巨額賠款,因為你這麼多錢都夠法國再發動一次戰爭了,吳子虛覺得也對,於是就取消了這一條。

第二天德裏固告知李鴻章,清國所提條件除正文第三、五條和附則第三條外,法國一條也不答應。

李鴻章卻很淡然:“特使閣下,老夫也在為促成何談積極爭取,在老夫斡旋之下,我大清皇帝已然決定不要戰爭賠款,其餘恕一條也無法更改,此時朝中主戰派已然占據上風。請特使閣下向國內報告大清國最新條件。倘若還有任意一條不允,明日便不必再讓老朽來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