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篇 吉凶難測的科索沃(1)(2 / 3)

據說,南聯盟黑山共和國主席久卡諾維奇曾通過向黑山走私香煙等產品幫助維持了黑山的經濟。波德戈裏查的領導也使走私活動“合法化”,並成立了一些自由貿易區。以久卡諾維奇為首的領導最希望的就是,讓整個黑山成為一個自由貿易區和稅收天堂。一些人認為他是現代“羅賓漢”。也有一些人把他說成是“南斯拉夫的破壞者”以及通過走私發了財的“黑手黨分子”。一位前幾年到南聯盟考察的中國學者稱,在南聯盟,從城市到鄉村,路邊每隔不到一公裏就能看到有人擺攤販賣走私來的桶裝汽油。

經濟製裁使大多數人拮據度日,但也使一些人發了戰爭財。

從事進出口生意的彼得裏切維奇說:“我們不隻是想與世界作貿易,我們還想與世界建立聯係。”彼得裏切維奇開著奔馳汽車,手拿移動電話。他正是在西方的經濟製裁造成的混亂環境中發跡的。

塞爾維亞不相信眼淚

1996年起,南積極開展外交,發展同鄰國和傳統友好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的關係。先同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等鄰國簽訂一係列經貿、科技、通訊和交通運輸合作協議,恢複了同這些國家的傳統經濟聯係。同時,還同俄羅斯、烏克蘭、中國等傳統友好國家以及亞非拉國家發展經貿和科技合作。到1996年11月止,已簽訂150項協議或合同,其中最大的兩項是俄向南供應天然氣,中國向南供應200萬噸石油。自中國向南供應石油後,南國內經濟生活頓時活躍,昔日“國家加油站冷冷清清,汽油倒爺林立路旁”的情景已不見。為早返國際組織和國際市場,取得外資、外國技術設備和原材料,南同美國等西方大國以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巴黎俱樂部和倫敦俱樂部進行了一係列談判。

在國際社會尚未完全解除對南製裁的困難條件下,南聯盟艱難求生,國內生產總值已連續5年保持增長勢頭。

西方記者曾描述過這樣的場景:

為擺脫蕭條,在貝爾格萊德市郊一個改作它用的停車場,每天都熱鬧非凡。那裏是市政府容許的一個自發市場,許多居民購物。

商品擺在小貨架上或者擺在半開的汽車行李箱裏,賣者和買者一樣,在這裏尋找生存下去的辦法。這裏什麼都可以出售,從發動機油到巧克力,服裝,廚房用具,價格很便宜。首都老百姓一直很難使日常生活收支平衡,過去的非法交易都是為了躲避製裁,如倒賣汽油。他們一直靠原有積蓄過活。

南斯拉夫人靠智慧謀生。物資匱乏,天寒地凍的時候,即使在半夜也可以看到小販們在結冰的街道上出售美國香煙,價格隻是西歐市場上的一半。充斥於街頭的商販大多是上了年紀的婦女,她們都把自己嚴嚴實實地裹在羊毛披肩裏。香煙生意如此興隆,以至讓人感到這個國家好像保持了嗜好尼古丁的世界紀錄。

咖啡的香味彌漫在一家大書店的店堂,那裏的三大包咖啡剛運到。一名男子打電話來,說他有上好的威士忌,而且可以隨時把酒送來。一位在飯店工作的人透露了他謀生的秘密,他說:“我妻子在一所學校工作,每月掙400第納爾(85美元),根本不頂用。

每次我們去索非亞,那裏的一套西裝的價格隻有這裏的一半,我們就帶回來一些賣。”

娜塔莎是一名記者,她說上班掙不到什麼錢,或者根本不掙錢,所以像很多人一樣,她工作之餘,“順便”做些生意。

舊傷未愈新傷至

由於波黑戰爭和經濟製裁,在外國投資者的眼裏,南聯盟的投資環境極為惡劣。原有的一些投資者因波黑戰爭而撤離殆盡,有心前來的投資者則往往敗興而歸。德國拜耳股份公司和韓國三星電子公司,荷蘭國際集團(ING),以及美國的一些食品加工企業都曾來考察,但他們滿載希望而來,洽談和接觸卻極少,多數投資者空手而歸。歐洲一家大電訊公司的總裁說:“這裏的潛力很大,但眼下卻無生意可做。”

北約的攻擊對在南斯拉夫的國際公司衝擊非常有限,這成為南聯盟經濟完全孤立的最好佐證。因為在十年的戰爭和製裁中,貝爾格萊德幾乎沒從外國公司吸引到大額投資。而對於在南的投資者來說,大多數壞消息他們已經聽過了。塞族當局查封了美國製藥公司在南的工廠,並將其分部國有化。一些公司表示,一旦製裁解除,它們有興趣在南投資。法國的拉法基公司和英國的RMC公司都表示對購買貝奧欽的水泥廠感興趣。一些外國公司已在黑山投資,因為黑山不在歐盟製裁之內。荷蘭的聯合啤酒公司1998年就在那裏買下了一家酒廠的控股權。

不過,在南聯盟有15家連鎖店的美國麥當勞集團卻說,盡管北約在轟炸,它仍營業。而且公司並無計劃去結束業務或重新考慮它在這一地區其他地方的投資。

1998年3月9日,由美、英、德、法、意、俄六國組成的前南問題國際聯絡小組在倫敦舉行關於科索沃問題的首次會議,確定了對南實施包括武器禁運、凍結對南出口和投資貸款等項製裁措施。6月8日,歐盟15國外長以南聯盟借助軍隊解決科索沃問題為由,決定對南實行經濟製裁,美國政府隨後也宣布對南聯盟實行新的製裁,內容包括凍結南聯盟在美國的一切財產,並禁止美國公司在南聯盟投資。

轟走的不隻是世兵賽

空襲在進行,飛機在投彈,平民在死亡。貝爾格萊德的建築工人仍在一釘一錘地為世乒賽主體工程加緊工作。

盡管貝爾格萊德的音樂廳和大劇院在北約的空襲中歌聲激奮,劇目照演,但貝城的世乒賽之夢卻早已被炸成齏粉了。貝爾格萊德與世乒賽有一種特殊的情結,他們曾爭取到了1993年的第42屆世乒賽的承辦權,但由於波黑戰爭和國際製裁,1993年世乒賽轉移到瑞典哥德堡舉行。1999年,同樣是由於戰爭,貝爾格萊德又將與定於4月26日開幕的第45屆世乒賽再度失之交臂,與比賽相伴的投資讚助等誘人商機也一並隨彈片灰飛煙滅。

如果說《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戰爭場景吸引了一批現代人的好奇心,而現實中的真槍實彈就沒那麼浪漫了。巴爾幹的連綿戰火已使南聯盟的美麗風景慘遭破壞,使得曾是南聯盟重要經濟來源的旅遊業奄奄一息。人們害怕橫飛的子彈,更擔心戰爭帶來的恐怖主義。

南聯盟政府3月31日指出,北約對南空襲以來給南斯拉夫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巴爾幹經濟在劫難逃

盡管南斯拉夫經濟在世界經濟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在巴爾幹地區,它卻起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難民問題是戰爭周邊國家心中永遠的痛,而旅遊業、航空業、運輸、邊貿和商務投資等均受到連帶打擊。經濟製裁使南聯盟成為失火的城門,而且在整個巴爾幹殃及池魚。命運多蹇,尚未從轉型劇變的狼狽中走出的巴爾幹國家,一再陷入烽火狼煙,投資環境惡化,發展經濟的強烈渴望連受重創。

1997年,設在香港和倫敦的一家基金管理機構瞄準巴爾幹,信誓旦旦準備入虎穴得虎子———提出設立巴爾幹基金。它向國際投資者提出,這是一個肯定會獲得成功的計劃,因為這一地區的投資潛力大大高於投資者得到的平均回報率。一年之後,投資者的損失達到8%,人們對這一地區的投資潛力的理解不敢再提,對風險的理解可算是深有體會了。這筆資本額固定的基金從投資者那裏吸收了6300萬美元的投資,但其中從希臘和意大利電信公司流出的現金,原本準備幫助塞爾維亞電信私有化,結果被用來增加養老金和改善生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