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熱指患者發熱在39℃左右或更高的體溫,是人體對致病因子的一種全身性反應,呈持續或間歇發作。現代醫學認為急性高熱大多由於感染性疾病,如呼吸、泌尿、消化等係統的感染,或由急性傳染病引起。少數是由非感染性疾病如結締組織病、血液病、惡性腫瘤、中暑、藥物熱、甲亢危象、癲癇持續狀態、腦溢血、體內無菌性壞死物質的吸收等引起。中醫認為多為外感發熱,由於卒感六淫邪毒、疫癘之氣,客於肌腠,正邪交爭所致。其發病急、病程短、熱勢重,有感受六淫、疫毒病史,常可見其他外感兼證。
高熱,多有頭痛、頭昏、肌肉酸痛、乏力、興奮、煩躁等症。體溫超過40℃時可出現幻覺、譫妄。
1.感染性高熱
傳染病大多有流行病學證據(如年齡、季節、接觸史、預防接種史、傳染病罹患史等),臨床常有其特征表現:如麻疹、幼兒急疹、風疹、猩紅熱伴有皮疹。流腦、乙腦有明顯的季節發病和中樞神經係統表現。菌痢、沙門氏菌感染有腹瀉、膿血便、敗血症。鉤端螺旋體病全身中毒症狀重並伴肌肉疼痛。瘧疾常有規律性發熱。腮腺炎有腮腺或舌、頜下腺腫大等。
化膿性扁桃體炎、中耳炎、淋巴結炎、咽後壁膿腫、皮膚蜂窩織炎與膿腫、化膿性骨髓或關節炎都有受累部位紅、腫、熱、痛表現。
上呼吸道感染有呼吸道症狀。各種肺炎、肺膿腫、膿胸還伴有肺和胸部體征。
各類腸炎、急性腹膜炎、闌尾炎、肝膿腫皆有腹痛和其他消化道表現。有的尚有相應定位體征。
腎盂腎炎等泌尿道感染常有泌尿道刺激症狀。
細菌性心內膜炎、化膿性心包炎有心髒症狀與體征。
化膿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腦炎、腦膿腫等皆有神經係統症狀及神經病理體征。
2.非感染性高熱
各類惡性腫瘤、急性白血病、組織細胞增生症常有進行性貧血、衰竭及惡病質表現。
風濕熱、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係統性紅斑狼瘡,變應性亞敗血症,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等多有關節、皮膚受累表現及實驗室免疫性異常表現。
變態反應性發熱有輸血或輸液或預防接種或近期用藥史。
大麵積燒傷、骨折、血腫或胸膜出血、可因壞死組織分解產物或血液吸收而致高熱。
腦炎或顱腦損傷後遺症、腦發育不全、中暑、新生兒過度保暖或暖箱溫度過高皆可導致體溫調節障礙而發熱。
3.輔助檢查
(1)白細胞計數及分類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都增多,為急性細菌性傳染病、器官炎症;如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多者大多為球菌類感染和化膿性病變;白細胞總數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為過敏性疾患或寄生蟲病;如白細胞總數偏低則要考慮病毒感染、傷寒、瘧疾、結核以及惡性組織細胞病;如出現幼稚白細胞則要考慮白血病或白血病樣反應;中毒顆粒空泡等出現提示嚴重感染。血液中還可查瘧原蟲等寄生蟲。
(2)尿、便常規尿常規是常用的急診檢查項目,必要時可做中段尿細菌培養、計數與藥敏試驗。大便常規查蟲卵、阿米巴原蟲、血吸蟲卵,必要時做細菌檢查。
(3)X線、超聲波檢查X線攝片可了解肺、胸膜或膈下病變;超聲心動圖可檢出心包積液、心髒瓣膜病、感染性心內膜炎等;腹部超聲波適用於腹腔內占位性病變及肝、膽、胰、脾、腎等疾病的診斷。必要時可做CT、活體組織檢查以確診某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