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共有十四個兒子。老大太子李承乾、老四魏王李泰和老九晉王李治都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後所生的嫡子。剩下的十一個庶子中,老二楚王李寬和老十二代王李簡都是後宮無名氏(小玉懷疑是宮女)所生,老三吳王李恪和老六蜀王李愔的母親是大楊妃,老五齊王李祐是陰妃所生,老七蔣王李惲(音韻)的老媽是王氏,老八越王李貞和老十一江王李囂的媽咪是燕妃,老十紀王李慎是韋妃的兒子,老十三趙王李福的生母是小楊妃,老十四曹王李明是楊氏(李元吉的王妃)所生。
就理論上而言,這十四個娃都有繼承皇位的資格(雖然在法理順序上有先後之分)。但是,老二楚王李寬、老十一江王李囂和老十二代王李簡均是幼年夭折,排除;老十三趙王李福和老十四曹王李明分別過繼給了已死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排除;老六蜀王李愔和老七蔣王李惲紈絝浪蕩,不成器,也可排除。所以,實際上有能力、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是七個人。狼多肉少,這就使得發生在李世民和他兄弟之間的事情不可避免地在他的兒子們當中重演了。
所有的矛盾在貞觀十七年(643)這一年集中爆發了。先是在齊州任都督的老五齊王李祐在李世民的心口上狠狠捅了一刀。
李祐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喜歡蓄養武士,騎馬打獵,整天遊手好閑,不務正業。這讓李世民很頭疼,都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怎麼老五偏偏就是個異類呢?為了教育好兒子,李世民先後給他找了多個老師,但每個都幹不長。最後,實在沒辦法的李世民想到了為人正直的權萬紀,讓他做了李祐的長史。
別人慣著李祐,但權萬紀可不慣著他。老權到任以後,迅速對李祐采取了雷厲風行的措施,什麼獵鷹啊,放掉;什麼獵犬啊,放掉;什麼小人啊,也放掉。這簡直就是要李祐的命啊。
李祐忍無可忍,就命人殺掉了權萬紀。為了泄憤,他居然將朝廷命官權萬紀肢解。出於個人恩怨,未經法定程序,擅自殘殺朝廷命官,這是十分說不過去的。闖了大禍的李祐有點兒慌了,在部署的慫恿之下,他索性造起反來。
當年李世民殺兄逼父,做得已經夠絕了。沒想到,他兒子更絕,居然扯旗造反,要革老爹的命。這讓李世民情難以堪,心疼得要死。他以無比沉痛的心情給李祐寫了一封信,宣稱父子情誼一刀兩斷,“往是吾子,今為國讎”。據史書記載,李世民寫完這封信後,“為之灑泣”。泣就泣唄,居然是“灑”泣,可見,這一次,他確實是傷心到家了。
李祐起兵師出無名,無論在情理和道義上,均站不住腳,所以很快就遭到了失敗。解送長安後,李祐即被父親李世民“賜死於內省,貶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