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裴寂有大哥大李淵罩著,劉文靜畢竟動不了人家。於是,鬱悶的劉文靜就經常拉著弟弟通直散騎常侍劉文起借酒澆愁。心裏麵不爽,酒至酣處,免不了就會發發牢騷,劉文靜有時候還會拔出刀子,對著柱子一頓亂砍,一邊狠狠地砍,一邊恨恨地說:“必當斬裴寂耳!”
劉文靜的親率舉動恰恰犯了人臣的大忌。要知道,一個帝王最忌諱的事情就是群臣黨爭。而今,劉文靜與裴寂水火不容。兩人意見相左並非是因為對事情的看法不一致,而是因為彼此慪氣,互不相服。這種潑婦鬥嘴式的爭吵於公於私都有百害而無一利。
碰到這種情況,皇帝通常會來個一刀切,各打五十大板,最多搞個三七開。但是,別忘了,裴寂和李淵的關係不一般,兩人除了是君臣,更是相親相愛的哥們兒。而劉文靜呢,他和李淵就是單純的上下級關係。況且,對於劉文靜這樣的牛人,李淵本來就“素疏忌之”。於是,偏情的李淵就打算把這一百大板通通打在劉文靜的屁屁上。
說來也巧,存心作死的劉文靜主動給李淵提供了一個這樣的機會。不知是何原因,劉文靜的家中屢屢有妖精作祟。劉文起關心哥哥,便從外麵請來一個巫師做法除妖。可巧劉文靜的一個小妾失了寵,一朝變作長門怨婦。這妞兒因愛生恨,就把這件事兒告訴給了自己的哥哥。她哥哥聽說之後,決心為妹妹做主,便上書誣告劉文靜圖謀不軌。
李淵立即將劉文靜投入大牢。劉文靜極力辯白,順帶還坦然承認了自己對裴寂的嫉妒之情:“今寂為仆射,據甲第,臣官賞不異眾人,東西征討,家口無托,實有觖望之心。”
當時,李唐正被劉武周的部將宋金剛打得落花流水,連龍的故鄉——晉陽都丟了。老李的心情十分不好,聽了劉文靜的話,就說了八個字兒:“文靜此言,反明白矣。”
小玉仔細研究了這兩段話,都沒有搞清楚其中的因果關係。哦,因為劉文靜嫉妒裴寂,所以他就會造反?真不知道李淵究竟從哪裏看出劉文靜有造反之心的?親娘咧,這也太偏心了吧?
李世民一聽老爸的口氣,知道要壞事兒了,便趕緊為劉文靜說好話:“當年咱們舉兵之初,是劉文靜最先定下了妙計,而後才告知裴寂的;入主京城以後,他和裴寂的待遇卻有所差別,他難免會有一點兒不滿意。不過,劉文靜隻是發發牢騷而已,他可不敢謀反,請陛下明斷。”
李世民的這番話卻得罪了一個人。於是,這個人站了出來,說了如下一番話:“劉文靜的才華和謀略,堪稱當世第一。但是,他的性格比較粗糙,比較陰險。聽他所說,明顯已經有謀反的心思了。現在,天下還沒有平定,外有強敵環飼。如果赦免了劉文靜,恐怕有意想不到的後患啊。”
正是這句話要了劉文靜的命,而說這句話的人赫然便是裴寂。
劉文靜臨刑之前,悲不自勝,仰天長歎:“高鳥逝,良弓藏,故不虛也。”
時為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九月初六,李唐建國尚不足兩年。這一年,劉文靜僅五十二歲。
劉文靜是李世民最早、最忠誠、最有智慧的粉絲。他的英年早逝,是李世民的莫大損失。劉文靜死了,一了百了,卻把更大的難題留給了李世民。為了救劉文靜,李世民得罪了裴寂。裴寂是一個正統思想極重的人,在李建成與李世民之間,他本來就更傾向於李建成。此次李世民口出不遜,他嘴上雖然不說什麼,心中卻是恨李世民恨得要死。
就這樣,裴寂在無形之中被推到了李建成一邊。李世民注定要在將來為現在的冒失付出沉重代價了。
李世民本來就看不上裴寂,見他害死了劉文靜,便有心找他算賬。但是,他現在沒有時間,因為有一件無比棘手的事情正等著他來處理……
§§第五章 東方時空:講述劉武周被平背後的故事
論吃喝玩樂拍馬屁,裴寂絕對是一等一的高手,說起打仗,他也是一等一的高手,隻不過是倒數的那一種。李元吉求勝心切,操起長槊,向著尉遲敬德就刺過去了。一次,沒刺著,失誤,一定是失誤;兩次,沒刺著,這個黑鬼反應還挺快嘛;三次,還是沒刺著,果然有兩把刷子……N次,你娘的,不給麵子,你就不能待在那兒,讓我刺一下嘛!李元吉從來都不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他恨尉遲敬德讓自己當中出醜,更恨李世民存心讓自己難堪。那個恨啊,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李世民心中偷樂,喪師失地,這可是大罪啊,裴寂就算不死,也得變成臭鹹魚,翻身無望了。可是,現實很快就讓他失望了。沒過多久,裴寂又被釋放了,不僅釋放了,而且李淵對他的恩寵反較以前有增無減。神馬(“什麼”的網絡用語)叫不倒翁?這就叫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