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偉略的李二(2 / 2)

皇帝被圍,各地官吏當然急壞了,屯衛將軍雲定興正是其中之一。話說這日,雲定興正在處理軍務,突然衛兵來報,營門外有個少年要求投軍。這個孩子正是離家出走的李世民。雲定興見李淵的兒子來投,當然就接納了下來。

李世民給雲定興出了個金點子:“始畢可汗之所以敢這麼做,是料定咱們倉促之下無力救援陛下。依我之見,咱們應該玩兒疑兵之計。白天的時候,咱們廣設旌旗,連綿數十裏不絕;夜晚的時候,咱們要不停地鳴金敲鼓。這樣,始畢可汗那個老東東一定以為有大批援軍趕來,必定會望風而逃。”

雲定興見他小小年紀,就有如此見識,驚訝得不得了,就采納了李二的建議。果然,雲定興的那點兒人馬剛剛走到一半,突厥的大軍就撤了。楊廣在無形當中被自己的表侄給救了。

李世民在雲定興的手下幹了一年多。後來,他聽說皇帝表叔又去江都了,而且還殺死了很多忠直的諫官,便不禁慨歎:“主昏若此,我在此何為?”

他是個有主見的人,此念一起,便無心為大隋朝效忠了,索性辭別定興,回家去了。大業十三年,李淵受詔為太原留守,他便跟著老爹李淵一起來到了太原。當時,有一路義軍領袖名叫魏刀兒,揮軍來攻太原。李淵可能是殺到興頭上了,一個不小心衝到了敵軍的縱深地。等老李反應過勁兒來,傻眼了,唉呀媽呀,這可咋整啊?

城頭上的李二見老爹身處險境,二話不說,單人匹馬就衝入了敵海當中。他是一邊衝,一邊射,所向披靡,硬是在萬軍當中將老李給救了出來。老李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感歎,這個兒子沒白生啊!

李淵的部下劉文靜比較聰明,他看出來了,李二這家夥不是一般人兒。他曾經偷偷地對自己的鐵哥們兒裴寂說:“李二這小子從容大度好像漢高祖劉邦,英明神武則像魏太祖曹操,年紀雖小,但將來必非池中之物。”

還真讓劉文靜給說中了,李二確實不是盞省油的燈。別看他年紀小,這小子一肚子的花花腸子。李二早就看出隋朝必亡。或許是年輕氣盛,或許真是少年老成,反正李世民是非常的果斷,他覺得應該盡快豎起反隋的旗幟,再晚,勝利果實就被別人搶走了。

正好劉文靜也有這個意思,他和李二一拍即合,兩人又攛掇裴寂入夥,組成三人幫一起去勸說老李。豈料,老李也正有此意,忸怩作態了一番,最終也同意了。

晉陽起兵以後,李二充當了義軍的先鋒打手,一路上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為建國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此處略去約兩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