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冕人生:我的記者生涯21(1 / 3)

20

後記

我當記者的酸甜苦辣

從1993年進入黨報當記者,到2010年辭職下海,整整做了18年媒體工作。18年的歲月不短暫,它已經牢牢刻寫在我的人生履曆中。為了給我的記者生涯做個紀念,我產生了將自己發表的一些有價值的文章結集成冊的念頭,也算是為已經過去的前半生做個總結。撫今追昔,忍不住要寫下一些文字,一吐心中塊壘。

學到了一項重要基本功

最早接觸“記者”這個詞,還是孩童時代,村裏有比我大一輩的人和我開玩笑:“偉娃兒(本人小名)你文章寫得好,將來可以當記者!”。從此,記者在我的眼中,是一個神聖的令人向往的職業!然而陰差陽錯,雖然當年我以全縣文科第一的成績考上了重點大學,可上的是師範大學。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家缺的是教師,我畢業後便隻好做了一家中等師範學校的教師,執教幾年後改行,在機關幹起了秘書,又是幾年過去,直到1993年,我才圓了記者夢,調進張家界日報,做了一名專職記者。李大釗有名言:“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我覺得這是對記者職業最好的詮釋,乃引為座右銘,立誌在記者崗位上建功立業。

事有湊巧,我當記者後參加的第一次采訪,是桑植縣法院(父親工作的單位)辦理的全市首個國有企業破產案,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發了新聞和相關報道,還撰寫了評論,圓滿地完成了采訪任務,一炮打響!看著自己的名字在報紙上頻頻亮相,心裏高興極了!不過不久,我就嚐到了當記者的苦楚:調進報社後的下半年,市裏舉行第二屆國際森林保護節,這是一件大事,意在通過舉辦活動提高張家界的知名度,吸引遊客。報社組成了采訪報道組,由我擔綱主要新聞——開幕式的報道。胸前掛著采訪證,在嘉賓雲集的開幕式現場晃蕩,心裏很有一種自豪感。以前隻能在電視上看到的場麵現在自己也參與了進去,感覺實在是愜意!報道很快見了報,不過迎來的不是讚揚而是批評,當時的一位市領導(副書記)電話打到報社,質問社長:“你們辦的是黨報還是港報?”原來,開幕式當天市裏邀請了許多嘉賓,既有中央、省級領導,還有不少外商和港商,由於人數太多,我在報道時便自作主張,省去了一些市領導的名字,這位副書記看到報紙上出席開幕式的領導中沒有自己的名字,十分光火,便發生了上述的一幕。雖然社長沒有為這件事追究我,但因為自己的失誤給報社捅了婁子,心裏感到很內疚。發生這件事後,我才領悟到“官本位”的厲害,學到了當記者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基本功:不能把領導的名字和排序遺漏或搞錯!

曾經是一名稱職的記者

初當記者的那幾年,是我人生中激情燃燒的歲月!回顧往事,曆久彌新。曾經有過那種時候,我確確實實地在履行一個記者的天職。我深切體會到,要當好一名記者,就必須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關注民生,並要具有不怕吃苦、勇於奉獻、甘冒風險的勇氣和敬業精神。

奔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1998年夏季,我市爆發特大洪澇災害,其中,桑植縣成為重災區,縣城被淹,洪水水位超過曆史最高水位。我父母家、兩個姐姐家均被水淹。災情發生後,報社安排我迅速趕往桑植縣采訪。在桑植,來不及看望遭災的家人,我即在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穀忠琪、宣傳幹事彭文的陪同下,下到受災嚴重的蹇家坡鄉茶園村、陳家河鎮剖腹溪村、汩湖鄉碾子凸村走訪,沿途洪水肆虐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記憶最深的是,因為洪水衝毀了公路,在蹇家坡一個叫廣埡的地方,我們踩著幾乎隻有一指寬的路徑戰戰兢兢的爬過了一段陡峭的山坡,腳下是萬丈深淵,稍不留神就會葬身深穀。經過幾天艱苦細致的采訪,我寫出了《泰山壓頂不低頭》、《沿著洪水肆虐的腳印》等幾篇全景式反映桑植縣抗洪救災的文章,真實地記錄了桑植幹部群眾齊心協力抗大災的事跡,鼓舞了全縣人民向災難抗爭的鬥誌。

冒風險揭露非法傳銷黑幕。直銷自1990年從國外傳入中國後,作為一種營銷模式的經營活動在中國卻走了樣,以至於騙人斂財的非法傳銷猖獗一時,作為旅遊區的張家界也成了傳銷的重災區。為了揭露傳銷騙人斂財的本質,1998年春,我主動深入到傳銷窩點明察暗訪,找到不少受害人了解情況,寫出了《狼來了》、《罪惡的金字塔》、《誘人的陷阱》等多篇文章,用確鑿的事實揭露傳銷騙人斂財的本質,對社會經濟秩序所造成的危害,在社會上反響很大,正是在采訪時期,國務院發布了禁止傳銷的“4·21”通知,許多傳銷公司老板聞風卷款潛逃,造成受騙的人群起哄鬧事,從而引發了一場波及全國的傳銷騷亂。張家界亦不例外,騷亂引發的衝突導致多人死傷。我深入到現場進行采訪時,遭到了傳銷人員的圍困,相機中的膠卷被毀掉,差點挨了拳頭。有付出就有回報,我采寫的一組反映傳銷問題的係列報道,獲得了當年度全省地市報好新聞一等獎,成為個人新聞生涯中值得驕傲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