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雲南管內物產第七(2 / 2)

野桑木,永昌、巴西諸山穀有之,生於石上。及時月擇可為弓材者,先截其上,然後中割之,兩向屈令至地,候木性定,斷取為弓。不施筋漆,而勁利過於筋弓,蠻中謂之<月真>弓者是也。

生金,出金山及長傍諸山、藤充北金寶山。土人取法,春冬間先於山上掘坑,深丈餘,闊數十步。夏月水潦降時,添其泥土入坑,即於添土之所沙石中披揀。有得片塊,大者重一斤,或至二斤,小者三兩五兩,價貴於麩金數倍。然以蠻法嚴峻,納官十分之七八,其餘許歸私。如不輸官,許遞相告。麩金出麗水,盛沙淘汰取之。沙賧法,男女犯罪,多送麗水淘金。長傍川界三麵山並出金,部落百姓悉納金,無別稅役、征徭。

銀,會同川銀山出。錫,瑟瑟山中出,禁戢甚嚴。

琥珀,永昌城界西去十八日程琥珀山掘之,去鬆林甚遠。片塊大重二十餘斤。貞元十年,南詔蒙異牟尋進獻一塊,大者重二十六斤,當日以為罕有也。

馬,出越賧川東麵一帶,崗西向,地勢漸平,乍起伏如畦畛者,有泉地美草,宜馬。初生如羊羔,一年後,紐莎為攏頭縻係之。三年內飼以米清粥汁,四五年稍大,六七年方成就。尾高,尤善馳驟,日行數百裏。本種多驄,故代稱越賧驄,近年以白為良。膝充及申賧亦出馬,次賧、滇池尤佳。東爨烏蠻中亦有馬,比於越賧皆少。一切野放,不置槽櫪。唯陽苴咩及大厘、登川各有槽櫪,喂馬數百匹。

犀,出越賧、高麗。其人以陷穽取之。每殺之時,天雨震雷暴作。尋傳川界、殼弄川界亦出犀皮。蠻排甲並馬,統備(案:《新唐書》作"統倫")馬騎甲仗,多用犀革,亦雜用牛皮。負排羅苴已下,未得係金佉苴者,悉用犀革為佉苴,皆朱漆之。

大蟲,南詔所披皮,赤黑文深,炳然可愛。雲大蟲在高山窮穀者則佳,如在平川,文淺不任用。

麝香,出永昌及南詔諸山,土人皆以交易貨幣。

沙牛,雲南及西爨故地並隻生沙牛,俱綠地多瘴,草深肥,牛更蕃生犢子。天寶中,一家便有數十頭。通海已南多野水牛,或一千二千為群。彌諾江巴西出犛牛,開南巴南養處,大於水牛。一家數頭養之,代牛耕也。

鹿,傍西洱沙諸山皆有鹿。龍尾城東北息龍山,南詔養鹿處,要則取之。覽賧有織和川及鹿川。龍足鹿白晝三十五十,群行齧草。

鯽魚,蒙舍池鯽魚大者重五斤,西洱河及昆池之南接滇池。冬月,魚、雁、鴨、豐雉、水紥鳥遍於野中水際。

大雞,永昌、雲南出,重十餘斤,嘴距勁利,能取鸇、鱷、<鳥戈>、鵲、鳧、鴿、鴝、鵒之類。

象,開南、巴南多有之,或捉得,人家多養之,以代耕田也。豬、羊、貓、犬、騾、驢、豹、兔、鵝、鴨,諸山及人家悉有之。但食之與中土稍異。蠻不待烹熟,皆半生而吃之。

大羊多從西羌、鐵橋接吐蕃界三千二千口將來博易。鐸鞘,狀如刀戟殘刃。積年埋在高土中,亦有孔穴傍透。朱笴,出麗水,裝以金穹鐵簜,所指無不洞也。南詔尤所寶重。以名字呼者有六:一曰祿婆摩求,二曰虧雲孚,三曰鐸戢,四曰鐸摩郱,五曰同鐸(案:惟有五名,疑缺其一)。昔時越析詔於贈有天降鐸鞘;後部落破敗,盛羅皮得之,今南詔蠻王出軍,手中雙執者是也。貞元十年,使清平宮尹輔酋入朝,獻其一。

鬱刀,次於鐸鞘。造法:用毒藥、蟲、魚之類,又淬以白馬血,經十數年乃用。中人肌即死,俗秘其法,粗問得其由。

南詔劍,使人用劍,不問貴賤,劍不離身。造劍法:鍛生鐵,取迸汁,如是者數次,烹煉之。劍成即以犀裝頭,飾以金碧。浪人詔能鑄劍,尤精利,諸部落悉不如,謂之浪劍。南詔所佩劍,已傳六七代也。

槍、箭多用斑竹,出蒙舍、白崖、詔南山穀,心實,圓緊,柔細,極力屈之不折,諸所出皆不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