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汶川大地震廢墟上,我們曾看到過他們的身影,尋找幸存生命的身影。在玉樹大地震事發現場,我們又一次看到他們,他們依然還是在尋找幸存下來的生命。站在傷痕累累的土地上,遠遠望去,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在穿梭著,在營救著。

他們在茫茫人海中是一個個的點吧。但正因為這成千上萬的點,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勇敢地站在了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堅實地站好了自己的崗位,在大地撕裂的傷口上,才彙聚成一片愛心的海洋,才凝結成一個民族的希望。

點,無可否認,它隻是一點,平平凡凡的一點!但他們都站在自己該站的位置上,發揮著自己應有的作用。無數個這樣的點聚集成力量,溫暖著心靈焦渴的世界。有誰能忽視這些點的位置,又有誰能忽視他們的作用!

感謝生命中閃亮的星星點點,感謝他們在默默中構築了社會文化的繁榮,感謝他們在奉獻中營造了世間的美好!

【閱卷感受】

一、聯想自然,主題突出。由幾何學上的點,自然聯想到夜空中的繁星、古代詩壇中的著名詩人、奉獻人間大愛的“微塵”,且把彼此的關係表述得準確、明白。通過緊扣材料展開多方麵的聯想,並深入挖掘各種聯想的深刻內涵,使文章的主題非常鮮明突出。

二、選材精當,詳略得宜。圍繞主題,本文精心選擇了兩個材料:一是古代詩人促進文化的繁榮和曆史的多彩,二是平凡“微塵”用無私的愛溫暖人間。這兩個材料很典型,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在詳略安排上,前者簡略,後者詳盡,洋溢著新鮮的時代氣息,同時也有助於文章主題的體現。

三、結構完美,抒情濃鬱。從夜空繁星入文,烘托文章的主題,寫到詩壇名人,表現他們的曆史作用,再寫到浙江“微塵”,凸顯他們的奉獻情操,最後總結全文,道出主旨,至此,文章結構趨於完美。語言運用方麵,通過大量的比喻、反複等修辭手法,以及一些熔鑄強烈情感的感歎句,使得這篇考場佳作語言優美,散發出濃鬱的抒情色彩。

【可提升點】

語言稍顯貧乏,個別語句存在語病,個別詞語使用欠妥。

【佳作解析3】

像點一樣生活

四川一考生

跟浩瀚的宇宙比起來,人是那麼的渺小,渺小得如同宇宙中微乎其微的一點,同時人的生命又是那麼的短暫。在這些微渺而又短暫的人生中,我們就應該活出我們自己的價值。

人的一生好像一個幾何體,我們可以在幾何體不同的位置上生活,不同的位置也會給我們不同的人生。然而最滿意的人生位置應該出現在人生幾何體的中心那一點上。那一點雖然小,但卻有著不可忽略的質量。

像點一樣生活,就應該學會謙虛。不要自以為是,要知道,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其實古代的許多名人也認為做人應該謙虛,例如孔子的不恥下問,不就體現了一種謙虛嗎?謙虛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學會謙虛。

像點一樣生活,就應該有不懈追求的精神。許多優美的線條以及漂亮的圖形,就是因為許多點的不懈努力才形成的。但是我想補充一下,不懈努力應該建立在有一個明確目標的基礎之上,試想,點本來應該構成一條直線,然而它卻不懈努力地去構成一條曲線,那麼它即使成功地構成了一條完美的曲線,那也是徒勞的。我想,前不久逝世的邁克爾·傑克遜之所以有那麼多的人為之瘋狂,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對自己的理想有著不懈追求的精神吧!

像點一樣生活,我們就應該學會怎樣去愛。愛有很多種,例如有小貓愛吃魚的愛,也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愛。與前者相比,後者的愛顯得非常的無私,這也正是我想說的愛。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這個世界不能缺少了愛。一旦缺少了愛,這個世界或許就將變得冷漠無情了。因此,作為人類的一員,我們就應該貢獻出我們的愛,並且不是那種占有的愛,而是那種博大無私的愛。請相信,“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像點一樣生活,引領我們成為饑餓中送去麵包的人,寒冷中送去木炭的人,幹渴中送去涼水的人。

像點一樣生活,我們將變得更加成功、快樂。

像點一樣生活,我們將更加明確我們的目標,並且不懈努力地去實現它。

像點一樣生活,我們將變得更加有愛心。

像點一樣生活,我們的人生價值將得以提升。

點——我的世界因你而精彩!

【閱卷感受】

一、主題嚴肅,結構嚴謹。這位考生從點切入,引申出“人要活出自己的價值”這一嚴肅主題。怎樣活出自己的價值?一要學會謙虛,二要學會追求,三要學會博愛。這三方麵又以“像點一樣生活”一線貫穿,與“點、線、麵、體”的相關知識有機結合,結構顯得嚴謹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