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裏家家都有小塊的菜園,綠油油地長著一家子的蔬菜佳肴,女人們精心侍弄那片天然的菜地,在嘩嘩的水流下,扯東家長西家短,誰家的孩子長高了,誰家的豬長肥了,誰的針線活做得好,晚上給仍在地裏的男人做啥好吃的……爽朗的笑聲驚起屋旁大楊樹上的一雙鳥兒,噗哧一聲又躲進了那片綠蔭。
孩子們放學回家,誰的作業做得快,誰的玩具最新式,誰最能上樹,誰最會摸魚……成長的腳步便在嘰嘰喳喳的吵鬧中輕輕到來,到老還能像屋舍後的爺爺奶奶那樣,搖著青藤做的躺椅,閑目享受一旁竹葉,在輕輕吹來的林間風中聽竹葉細碎的摩挲聲,分享一輩子的事。
那片土地上的人們哪,那群享受著和諧的綠色生活的人們哪,如今卻不知在哪兒了,我想在城市中找回那樣的綠色,找到那樣的生活,隻是……
城市的大門也漆著墨綠的顏色,隻是不知會在什麼時候打開,路旁偶爾有幾棵柳樹,卻都耷拉著腦袋,勉強地活著,公園裏的竹林,小小的仍遮不住視線,難以奏起歡歌,路上走著的紅男綠女,驚人地有著近乎一致的麵無表情,而我的笑容,我的笑聲,竟不知應贈予何人?
【閱卷感受】
這篇文章獨辟蹊徑,寫淳樸自然的鄉村生活,作者筆下的意境頗有沈從文《邊城》中的味道,而文筆頗似汪曾祺。遠離城市、遠離喧囂,作者刻畫出了一種最原始的生活狀態,最令人神往的風情,文章從傳統散文的書卷氣中徹底擺脫出來,彌散著淡淡的人間煙火味,會讓人一下子想到陶潛的“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從而讓人想到那無限的春意,沁人心脾而不帶雜質的綠色生活。返璞歸真的語言是本文最大的亮點,也是本文被專家組定為滿分佳作的主要原因。另外文章的可貴之處並不僅僅在於前後對比,抑或是詳略安排得當,更主要的是一句“而我的笑容,我的笑聲,竟不知應贈予何人”給人留下無盡的感歎和沉思,專家組一致認為意猶未盡的結尾也是該文得滿分的一個重要原因。
【滿分理由】
言有盡意無窮,語言樸實清新。
【滿分作文賞讀3】
綠色生活
江蘇一考生
“一朵花的凋謝代表一個人的凋敗,一棵樹的夭折代表一個人的夭折,一粒種的死亡便代表一個人的死亡。”劉亮程用它直白而口語化的語言闡釋了生命間的互相聯係。當他的文字橫空出世之時,大街小巷都刮起了一陣“綠色生活”的龍卷風。他們說綠色在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裏。
和劉亮程不同,我是個向往繁華的人,骨子裏向往極致的繁華,隻有那晝夜不滅的燈紅酒綠才聊以填補我內心的空缺。然而,當我讀到那本《一個人的村莊》時,我深深地疼痛了,眼淚似乎已經蓄謀已久,劉亮程隻是為我找了一個發泄它的借口。那才是生活,人的生活,綠色的生活。
他像一個哲人一樣赤腳踩在田埂上,平和地看四季從田野上年複一年走過,草長鶯飛。他的眼光溫和而睿智。我想,我是嫉妒他的。他擁有這樣綠色的生活,而我卻隻能在十八樓抬頭仰望燈火通明的夜空,我的心逐漸被鋼筋水泥一層一層加固。終於,忘了綠色是怎樣的一種顏色。那是一種怎樣美麗的曾經,而劉亮程隻要睜開眼便是滿目的翠綠。綠色的柳芽,綠色的雜草,綠色的毛蟲,甚至腳下的泥土都是綠色的樣子。
他說,我願意在一個地方長久地生活下去——具體地說是在一個村莊的一間房裏,隻要房子足夠結實,我便不挪窩地過一輩子。如果有一天,我也能找到這樣的綠色生活,我願意和劉亮程一樣,和他的村莊一起活著,將那抹綠色永遠刻在心上。綠色是一種生命的形態,綠色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其實,偶爾不做人也挺好,比如做一頭驢,亢奮時叫兩聲,沉默時跺跺土地,心懷驢胎。至少,這也算過了一天綠色生活,雖然是以驢的形態。
風吹平一道田埂需要一百年,人用舊的一隻瓷碗埋在地裏三千年仍紋絲不動,而當人們將第一根鋼筋水泥插入土壤時,帶來的是土壤的疼痛,大地的疼痛,永恒的疼痛。城市化逐漸將綠色帶出人們的生活,而這個來自農村的農民作家又將綠色帶進灰蒙蒙的城市。當他在綠草茵茵間捧起一堆牛糞深深地呼吸,想要將天地間少有的綠色吸進血液,天地都動容了。其實人們仍是向往綠色生活的,不敢說是害怕麵對無法獲得後的失落,而劉亮程帶給了麻木的人們希望,隻要心中有自己的村莊,鋼筋水泥也過上綠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