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考作文延續了慣有的“提示語+命題”的形式,今年的提示語相對簡單,是為了給考生更多的思考空間。

提示語在考題中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起到限製作用,考生必須根據提示語準確定位,而不能漫無邊際地閑扯。“綠色”和“生活”必須融合在一起,在閱卷時定位為三個層麵:①熱愛自然;②護衛自然;③順乎自然。“自然”是關鍵詞。在涉及“精神層麵”時,要特別注意“順乎自然”這四個字,切不可將所有的“好東西”都堆在“綠色生活”之上,否則便會視為偏題。

題目中的“綠色”是一種隱喻。“綠色”和“生活”結合在一起,才具有特定的比喻義,即“提示語”中的“生機勃勃,賞心悅目”。命題中對“綠色”作了三個方麵的提示,特別強調了“綠色”的理念涵義。在今天這個時代,“綠色”早成了一個高頻詞,其核心喻義是生命、生態,最終指向是“自然”。由此推及,“綠色”還可表達人們希望的、美好的、健康的、低碳的、積極的、和諧的、詩意的等含意。

因“生活”的“麵孔”之熟、含義之豐、範疇之廣,故命題並未做任何提示和界定。但“生活”的基本義是人的活動,與動物的“生命”活動相區別;“為了生存、發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含經驗)”和“衣食住行等方麵的境況”等。引申義雖然比較多,但必須由“生活”的基本義派生而來,如果是象征義或比喻義也必須有相似處和關聯點。“生活”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動詞。“生活”可以是物質層麵的,也可以是精神層麵的。

“綠色生活”,主要是指自然、環保、節儉、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凡節約資源、減少汙染、多次使用、救助物種、保護自然之類的環保生活行為均屬此列;大凡拒絕使用一次性木筷、不追求過度的時尚、拒絕過分包裝、支持可循環使用的產品、隨手關閉水龍頭、盡量乘坐公共汽車之類的低碳生活方式均屬此列。而精神層麵的生活,則要扣住“道法自然”(道家)或“天人合一”(儒家)的核心意蘊去找準契合點;人們的情智、態度、靈魂、稟賦諸方麵都要緊扣“順乎自然”這一核心意蘊去選擇。例如重在享受過程的積極主動的快樂學習生活,又如既敬業樂業又能寄情山水、休閑身心的工作狀態等。

“綠色生活”的寫作必須將“綠色”和“生活”融為一體,不可割裂。不能隻寫“綠色”而無“生活”,也不能隻寫“生活”而無“綠色”。“綠色生活”可實寫,也可虛寫。“綠色生活”的寫作難點在於:①人人有話說,如何才能說有意義的話。②大家知道是真理,如何說出個性化的真道理。③偌大的命題,如何精巧地切入和表現。④要謹防掉進“淺薄”和“平庸”的陷阱。

閱卷過程中發現,就文體構思而言,以古人故事為主的套題作文數量依舊很多,得分在30分左右;以簡單闡述提示語的平庸作文幾近三分之一,得分在42-48之間;以簡單的故事情節進行鋪陳的記敘文隨處可見,但因為很多還是能扣題寫,基本能拿到及格分以上,相對於議論文,得分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