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八章(1 / 3)

醫院感染(hospital acpuired infection,HAI)嚴重威脅著住院患者的身心健康和預後,給衛生資源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因此控製感染是現代化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目標。

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製措施貫穿於護理活動的全過程,涉及護理工作的諸多方麵。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有效控製醫院感染的關鍵措施為:消毒、滅菌、無菌技術、隔離、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監測和通過監測進行效果評價。這些無一不與護理密切相關。因此,研究醫院感染的發生、發展規律及預防和控製方法,盡力降低感染發生率不僅是護理管理學的主要任務,也是提高護理質量、促進護理學科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醫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一)醫院感染的定義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

醫院感染定義明確了以下幾點:①感染必須是醫院內獲得;②感染與發病是在不同階段產生的,潛伏期是判斷感染發生時間與地點的重要依據;③包括一切在醫院內活動的人群,即患者、醫院工作者、陪護和探視者等,均可發生醫院感染;④醫院感染多數在患者住院期間發病,但潛伏期較長的病也存在醫院受感染,對於出院以後發病者,如病毒性乙型肝炎,雖在醫院內受感染,發病往往在出院以後;⑤在入院前受感染處於潛伏期的患者,在入院後發病的,不屬於醫院感染,但在實踐中和醫院感染不易區分,一方麵依靠潛伏期區別,另一方麵還可以根據流行病學和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判斷。

(二)醫院感染的分類

醫院感染根據患者在醫院中獲得病原體的來源不同,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感染。

1.外源性感染病原體來自患者體外,即來自其他住院患者、醫務人員、陪護家屬和醫院環境。來自其他患者的病原體由於在其體內通過傳代毒力及侵襲力增強而有重要意義。醫務人員和陪護家屬中的慢性或暫時病原攜帶者,可以直接或通過汙染環境而間接引起外源性感染;診療器材和製劑的汙染造成的醫源性感染也屬外源性感染。

2.內源性感染病原體來自患者自身(皮膚、口咽、泌尿生殖道、腸道等)的正常菌叢或外來的已定植菌。在醫院中當人體免疫功能下降、體內生態環境失衡或發生細菌易位時即可發生感染;如做支氣管纖維鏡檢查可將上呼吸道細菌帶至下呼吸道引起感染,這類感染呈散發性。內源性感染發生機製較複雜,涉及患者基礎疾病、診療措施等多種因素,因此內源性感染的預防和控製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

(三)醫院感染的研究對象

醫院感染研究的對象,是指一切在醫院活動過的人群,如住院患者、醫院職工、門急診患者、探視者和陪護家屬。最容易獲得醫院感染者為住院患者,其次為醫務人員和陪護家屬。由於門診患者、探視者在醫院裏逗留的時間短暫,而且感染因素較多,難以確定其感染源是否來自醫院,且不易追蹤,往往被忽略。在醫院感染的鑒別中以患者為主要觀察對象,隻有在感染爆發時才將醫務人員、陪護人員列為調查對象。

(四)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

醫院感染貫穿於疾病診治的全過程,它的發生發展不僅與醫務人員的醫療技術熟練程度、無菌操作水平、醫院環境及醫用設備的消毒隔離條件以及醫院的管理水平有關,而且還與患者的相關情況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