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宋民間之所謂小說及其後來(2 / 3)

以下是所知道的幾部書:1.《喻世明言》(28)。未見。

2.《警世通言》(29)。未見。王士肚(30)雲,\"《警世通言》有《拗相公》一篇,述王安石罷相歸金陵事,極快人意,乃因盧多遜謫嶺南事而稍附益之。\"(《香祖筆記》十)《拗相公》見《通俗小說》卷十四,是《通言》必含有宋市人小說。

3.《醒世恒言》(31)。四十卷,共三十九事;不題作者姓名。

前有天啟丁卯(1627)隴西可一居士序雲,\"六經國史而外,凡著述皆小說也,而尚理或病於艱深,修詞或傷於藻繪,則不足以觸裏耳而振恒心,此《醒世恒言》所以繼《明言》《通言》而作也。。。。。。。\"因知三言之內,最後出的是《恒言》。所說者漢二事,隋三事,唐八事,宋十一事,明十五事。其中隋唐故事,多采自唐人小說,故唐人小說在元既已侵入雜劇及傳奇,至明又侵入了話本;然而懸想古事,不易了然,所以遜於敘述明朝故事的十餘篇遠甚了。宋事有三篇像擬作,七篇(《賣油郎獨占花魁》,《灌園叟晚逢仙女》,《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勘皮靴單證二郎神》,《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吳衙內鄰舟赴約》,《鄭節使立功神臂弓》)疑出自宋人話本,而一篇(《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則即是《通俗小說》卷十五的《錯斬崔寧》。

鬆禪老人序《今古奇觀》雲,\"墨憨齋增補《平妖》(32),窮工極變,不失本來。。。。。。。至所纂《喻世》《醒世》《警世》三言,極摹人情世態之岐,備寫悲歡離合之致。。。。。。。\"是纂三言與補《平妖》者為一人。明本《三遂平妖傳》有張無咎序,雲\"茲刻回數倍前,蓋吾友龍子猶所補也。\"而首葉則題\"馮猶龍先生增定\"。可知三言亦馮猶龍作,而龍子猶乃其遊戲筆墨時的隱名。

馮猶龍名夢龍,長洲人(《曲品》(33)作吳縣人),由貢生拔授壽寧知縣,有《七樂齋稿》;然而朱彝尊(34)以為\"善為啟顏之辭,時入打油之調,不得為詩家。\"(《明詩綜》七十一)蓋馮猶龍所擅長的是詞曲,既作《雙雄記傳奇》,又刻《墨憨齋傳奇定本十種》,多取時人名曲,再加刪訂,頗為當時所稱;而其中的《萬事足》,《風流夢》,《新灌園》是自作。

他又極有意於稗說,所以在小說則纂《喻世》《警世》《醒世》三言,在講史則增補《三遂平妖傳》。

4.《拍案驚奇》(35)。三十六卷;每卷一事,唐六,宋六,元四,明二十。前有即空觀主人序雲,\"龍子猶氏所輯《喻世》等書,頗存雅道,時著良規,複取古今來雜碎事,可新聽睹,佐談諧者,演而暢之,得若幹卷。。。。。。。\"則仿佛此書也是馮猶龍作。然而敘述平板,引證貧辛,\"頭回\"與正文\"捏合\"不靈,有時如兩大段;馮猶龍是\"文苑之滑稽\",似乎不至於此。同時的鬆禪老人也不信,故其序《今古奇觀》,於敘墨憨齋編纂三言之下,則雲\"即空觀主人壺矢代興(36),愛有《拍案驚奇》之刻,頗費搜獲,足供談麈\"了。

5.《今古奇觀》(37)。四十卷;每卷一事。這是一部選本,有姑蘇鬆禪老人序,雲是抱甕老人由《喻世》《醒世》《警世》三言及《拍案驚奇》中選刻而成。所選的出於《醒世恒言》者十一篇(第一,二,七,八,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回),疑為宋人舊話本之《賣油郎》,《灌園叟》,《喬太守》在內;而《十五貫》落了選。出於《拍案驚奇》者七篇(第九,十,十八,二十九,三十七,三十九,四十回)。其餘二十二篇,當然是出於《喻世明言》及《警世通言》的了,所以現在借了易得的《今古奇觀》,還可以推見那希覯的《明言》《通言》的大概。其中還有比漢更古的故事,如俞伯牙,莊子體及羊角哀皆是。但所選並不定佳,大約因為兩篇的題目須字字相對,所以去取之間,也就很受了束縛了。

6.《今古奇聞》(38)。二十二卷;每卷一事。前署東壁山房主人編次,也不知是何人。書中提及\"發逆\",則當是清鹹豐或同治初年的著作。日本有翻刻,王寅(字冶梅)到日本去賣畫,又翻回中國來,有光緒十七年序,現在印行的都出於此本。這也是一部選集,其中取《醒世恒言》者四篇(卷一,二,六,十八),《十五貫》也在內,可惜刪落了\"得勝頭回\";取《西湖佳話》(39)者一篇(卷十);餘未詳,篇末多有自怡軒主人評語,大約是別一種小說的話本,然而筆墨拙澀,尚且及不到《拍案驚奇》。

7.《續今古奇觀》(40)。三十卷;每卷一回。無編者名,亦無印行年月,然大約當在同治末或光緒初。同治七年,江蘇巡撫丁日昌(41)嚴禁淫詞小說,《拍案驚奇》也在內,想來其時市上遂難得,於是《拍案驚奇》即小加刪改,化為《續今古奇觀》而出,依然流行世間。但除去了《今古奇觀》所已采的七篇,而加上《今古奇聞》中的一篇(《康友仁輕財重義得科名》),改立題目,以足三十卷的整數。

此外,明人擬作的小說也還有,如杭人周楫的《西湖二集》(42)三十四卷,東魯古狂生的《醉醒石》(43)十五卷皆是。但都與幾經選刻,輾轉流傳的本子無關,故不複論。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

注釋: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一日北京《晨報五周年紀念增刊》。

(2)\"說話\"唐宋人習語,即講故事,亦即後來的說書。

(3)段成式(?-863)字柯古,唐代臨淄(今山東淄博)人。

曾任校書郎,官至太常少卿。以筆記小說及駢體文著名。所著《酉陽雜俎》二十卷,《續集》十卷。

(4)郎瑛(1487-1573)字仁寶,明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七修類稿》是他的一部筆記,五十一卷,《續稿》七卷。

(5)《東京夢華錄》宋孟元老撰,十卷。孟元老的事跡不詳,有人說可能是為宋徽宗督造艮嶽的孟揆。這部書對宋京城汴梁(今開封)的城市、街坊、節氣、風俗及當時的典禮儀衛都有記載,可見北宋一代文物製度的一斑。

(6)\"京瓦技藝\"見《東京夢華錄》卷五。瓦,即\"瓦肆\",又稱\"瓦子\"或\"瓦舍\",是宋代伎藝演出場所集中的地方。

(7)高宗指宋高宗趙構,南宋第一個皇帝。臨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首都。

(8)孝光兩朝指宋孝宗趙和宋光宗趙藹兩朝。

(9)端平宋理宗趙昀的年號。

(10)《都城紀勝》題灌園(一作灌圃)耐得翁撰,一卷。書成於南宋端平二年(1285),內容是記述南宋都城杭州的市井風俗雜事,可見南渡以後風習的一斑。

(11)《夢粱錄》吳自牧撰,二十卷。仿《東京夢華錄》的體裁,記南宋郊廟宮殿及百工雜戲等事。吳自牧,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不詳。

(12)《武林舊事》周密撰,十卷。記南宋都城杭州雜事。其中也保存了不少南渡後的遺聞軼事和文人的斷簡殘篇。周密(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濟南人,寓吳興,南宋詞人。

(13)武平一名甄,山西太原人。唐中宗時曾為修文館直學士。

(14)關於宋代\"合生\",可參看宋代洪邁《夷堅誌·支乙集》的一條記載:\"江浙間路歧女,有慧黠,知文墨,能於席上指物題詠,應命輒成者,謂之合生;其滑稽含履諷者,謂之喬合生,蓋京都遺風也。\"

(15)《說郛》筆記叢書,明陶宗儀編,一百卷。是撮錄明以前的筆記小說而成。《古杭夢遊錄》,即《都城紀勝》的改名,收入《說郛》第三卷中。其中有\"合生與起令隨合相似\"的話。

(16)\"提破\"說明故事結局。\"捏合\",史實與虛構結合。

(17)《京本通俗小說》不著作者姓名,現存殘本七卷。一九一五年繆荃孫據元人寫本影刻,以後有各種通行本。繆荃孫(1844-1919),字筱珊,號藝風,又自稱江東老向,江蘇江陰人,藏書家、版本學家。《煙畫東堂小品》是他編刻的一部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