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科學史教篇(2 / 3)

故震他國之強大,栗然自危,興業振兵之說,日騰於口者,外狀固若成然(80)覺矣,按其實則僅眩於當前之物,而未得其真諦。夫歐人之來,最眩人者,固莫前舉二事若,然此亦非本柢而特葩葉耳。尋其根源,深無底極,一隅之學,夫何力焉。顧著者於此,亦非謂人必以科學為先務,待其結果之成,始以振兵興業也,特信進步有序,曼衍有源,慮舉國惟枝葉之求,而無一二士尋其本,則有源者日長,逐末者仍立撥(81)耳。居今之世,不與古同,尊實利可,摹方術亦可,而有不為大潮所漂泛,屹然當橫流,如古賢人,能播將來之佳果於今茲,移有根之福祉於宗國者,亦不能不要求於社會,且亦當為社會要求者矣。丁達爾不雲乎:止屬目於外物,或但以政事之感,而誤凡事之真者,每謂邦國安危,一係於政治之思想,顧至公之曆史,則立證其不然。夫法之有今日也,寧有他因耶?特以科學之長,勝他國耳。千七百九十二年之變,(82)全歐囂然,爭執幹戈以攻法國,聯軍伺其外,內訌興於中,武庫空虛,戰士多死,既不能以疲卒當銳兵,而又無糧以濟守者,武人撫劍而視太空,政家飲淚而悲來日,束手銜恨,俟天運矣。而時之振作其國人者何人?震怖其外敵者又何人?曰,科學也。其時學者,無不盡其心力,竭其智能,見兵士不足,則補以發明,武具不足,則補以發明,當防守之際,即知有科學者在,而後之戰勝必矣。然此猶可曰丁達爾自治科學,因阿所好而立言耳,然證以阿羅戈(83)之所載書,乃益明其不妄,書所記曰,時公會征九十萬人,蓋禦外敵之四集,實非此不勝用爾。而人不如數;眾乃大懼。加以武庫久空,戰備不足,故目前之急,有非人力所能救者。蓋時所必要,首為彈藥,而原料硝石,曩悉來自印度,至此時遂窮。次為槍炮,而法地產銅不多,必仰俄英印度之給,至今亦絕。三為鋼鐵,然平日亦取諸外國,製造之術,無知之者。於是行最後之策,集通國學者,開會議之,其最要而最難得者為火藥。政府使者皆知不能成,歎曰,硝石安在?聲未絕,學者孟耆(84)即起曰,有之。至適當之地,如馬廄土倉中,有硝石無量,為汝所夢想不到者。氏稟天才,加以知識,愛國出於至誠,乃睥睨闔室曰,吾能集其土為之,不越三日,火藥就矣,於是以至簡之法,曉諭國中,老弱婦稚,悉能製造,俄頃間全法國如大工廠也。此外有質學家,以法化分鍾銅,用作武器,而煉鐵新法亦癙於是時,凡鑄刀劍槍械,無不可用國產。柔皮術亦不日竟成,製履之韋,因以不匱。爾時所稱異之氣球暨空氣中之電報(85),亦均改良擴張,用之爭戰,前者即摩洛(86)將軍乘之探敵陣,得其情實,因製殊勝者也。丁達爾乃論曰,法國爾時,實生二物,曰:科學與愛國。其至有力者,為孟耆(Monge)與加爾諾(Carnot)(87),與有力者,為孚勒克洛(88),穆勒惠(89),暨巴列克黎(90)之徒。大業之成,此其樞紐。故科學者,神聖之光,照世界者也,可以遏末流而生感動。時泰,則為人性之光;時危,則由其靈感,生整理者如加爾諾,生強者強於拿坡侖(91)之戰將雲。今試總觀前例,本根之要,洞然可知。蓋末雖亦能燦爛於一時,而所宅不堅,頃刻可以蕉萃,儲能於初,始長久耳。顧猶有不可忽者,為當防社會入於偏,日趨而之一極,精神漸失,則破滅亦隨之。蓋使舉世惟知識之崇,人生必大歸於枯寂,如是既久,則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所謂科學,亦同趣於無有矣。故人群所當希冀要求者,不惟奈端已也,亦希詩人如狹斯丕爾(Shakespeare)(92);不惟波爾,亦希畫師如洛菲羅(Raphaelo)(93);既有康德,亦必有樂人如培得訶芬(Beethoven)(94);既有達爾文,亦必有文人如嘉來勒(Garlyle)。凡此者,皆所以致人性於全,不使之偏倚,因以見今日之文明者也。嗟夫,彼人文史實之所垂示,固如是已!

一九○七年作

注釋: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八年六月《河南》月刊第五號,署名令飛。

(2)沮核意即阻隔。

(3)百祀即百年。

(4)震旦古代印度對中國的稱呼。

(5)畢撒哥拉(約前580-前500)通譯畢達哥拉斯,古代希臘數學家、哲學家。他認為數是萬物的本質,又把音樂的和諧歸結為數學的關係,從這個理論出發去實驗音律,知道音的高低係根據音波的長短而定,因此發現了音階。他又發現了數學上的\"畢達哥拉斯定理\"。這裏的\"生理\"似應作\"數理\"。

(6)亞裏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臘哲學家。他具有辯證法思想,恩格斯稱他為古代世界的黑格爾。他對解剖學、氣象學、倫理學、美學等都有研究。主要著作有《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詩學》等。

(7)柏拉圖(前427-前347)古希臘哲學家,客觀唯心主義者。《諦妙斯篇》和《邦國篇》是他所著《對話集》中的兩篇。《諦妙斯篇》今譯《蒂邁歐篇》,是關於宇宙生成的理論;《邦國篇》今譯《理想國》,是關於政治社會觀點的闡述。

(8)迪穆克黎多(約前460-前370)通譯德謨克利特,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子論的創始人之一。\"質點論\",即原子論,認為世界是由原子和虛空所組成,原子在虛空中永遠地運動著;它不可滲透,不可分割,永遠不變,數目無限。自然界萬物即由這種原子互相結合而成。

(9)亞勒密提士(約前287-前212)通譯阿基米德,古希臘數學家、力學家。他發現杠杆、浮力等定理。著有《論球麵和柱麵》、《論浮體》、《論力學理論的方法》等。流質力學,即流體力學。

(10)宥克立(約前330-前275)通譯歐幾裏德,古希臘數學家。他的《幾何原本》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有係統的數學著作,是現代幾何學的基礎。

(11)希倫(公元一世紀前後)古希臘數學家、物理學家。在機械學和流體靜力學上有許多發現,又創立三角形麵積的公式。著有《幾何學》、《空氣力學》、《度量》等。械具學,即機械學。

(12)亞利山德大學指亞曆山大圖書館。公允前三世紀初建於埃及亞曆山大城,館內藏書豐富,學者雲集,研究各種學科,形成當時國際性的學術研究中心。公元前四十八年羅馬人入侵時被焚燒過半,殘存部分傳說於公元六四一年阿拉伯人攻入該城時被毀。

(13)元質指元素。

(14)亞那克希美納(約前588-約前525)通譯阿那克西米尼,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自然科學家。他把空氣當作本原,認為它是無限的,萬物都從它產生,又複歸於它。著有《論自然》,已失傳。(15)希拉克黎多(約前540-約前480)通譯赫拉克利特,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他具有豐富的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列寧稱他為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認為宇宙萬物都起源於火,火是萬物的本原。著有《論自然》。

(16)華惠爾(W.Whewell,1794-1866)英國哲學家、科學史家。著有《歸納科學的曆史》等。

(17)玄念抽象概念。

(18)名學即邏輯學。

(19)玄紐奧妙的關鍵。

(20)神思指理想或想像。

(21)水道日語,即自來水。

(22)天竺我國古代對印度的稱呼。

(23)屍祝指古代祭祀時任屍和祝的人。屍,代表受祭者;祝,向屍祝告者。屍祝引伸為崇拜。《莊子·庚桑楚》:\"子胡不相與屍而祝之。\"

(24)那思得理亞(Nestorians)即基督教中的聶斯托利派,我國古稱景教。僦思(Jews),今譯猶太。

(25)天學天文學。

(26)占星即\"占星術\",以觀察星辰運行預言人事禍福的一種巫術。

(27)點金即\"煉金術\",中古時代起源於阿拉伯的一種方術。通幽,即\"接神學\",認為由直覺或默示可以與神鬼交通。

(28)可爾特跋(Cordoba)通譯科爾多瓦,西班牙地名。公元八世紀時,阿拉伯翁米亞族侵入西班牙後所建立的白衣大食國(即西薩拉森帝國)的都城,是歐洲中世紀科學與藝術的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