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幸福最終在自己的心中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的祖國》這首主題曲,傳唱並見證了父輩對祖國、對家鄉的一往情深。那麼單純、執著而熱愛著,完全生活、沉醉在希望的田野上。
“姑娘好像花兒一樣,小夥兒心胸多寬廣,為了開辟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那時風華正茂的父親,歸心似箭,毅然放棄分到省城大機關工作的舒適;一心從醫,斷然謝絕委任行政領導職位的榮耀,先後在常德、益陽的山鄉湖區,恪盡著白衣天使的職責。父親淡泊名利的履曆,始終靜默、淡定而祥和的眼神,讓我知道堅持的人格:洋溢著做人先做事的準則和操守本分才值得驕傲的光彩。任何時候,沒有任何借口,都要善待生命,找準自我的定位,成就最好的自我,回報生養的親恩。
“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長期深入貧病群落、妙手回春的父親,讓我知道努力的方向:責任重大,義無反顧。
“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幾十年間風雨無阻、晝夜忙活的父親,讓我知道活力的源泉:誌存高遠,助人為樂。
“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燦爛的陽光。”傾盡光華辛苦付出、默默無聞的父親,讓我知道生命的境界: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記憶中,對我的教育,沉默寡言的父親,給我的是身教重於言傳,言傳直達心靈。
即使在“文革”的十年,我耳濡目染的是,從未蹉跎歲月的父親:非常冷靜讀書、雷打不動的風景,風雨兼程出診、霧擋不住的背影。清苦總讓我向往的風景,瘦小但須我仰視的背影。還有從事國防科研的父親的表妹和妹夫,彼此離別將近六十年,於2007年清明時節,也是父親未及三年溘然長逝前,才匆促隻見過一麵的笑容……
感謝我的祖國,我的父親,讓我的生命裏、血液裏、骨髓裏,由此傳承著:中國父輩穿梭勞息的人生態度,中國曆史文化潛移默化的一種“大氣”和“樂觀”。對祖國、對家鄉一樣的一往情深。一樣的那麼單純、執著而熱愛著,完全生活、沉醉在希望的田野上。為她耕耘,為她收獲,為她自豪。盡管我的人生之旅並不一帆風順,然而恰是“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這樣的經曆,給了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震撼心靈的哲理,終生受益的智慧。
審計賬海行舟,讓我學會了於清苦逆境,平淡但不平庸地生活。經管火山曆險,讓我學會了於艱難危境,冷靜但不冷漠地生活。衛生一線立馬,讓我學會了於風口浪尖,作為但不亂為地生活。民宗奇峰探幽,讓我學會了於最冷枝頭,安靜但不安逸地生活。黨派小樓聽雨,何陋之有?始終相信自己的命運與祖國休戚與共,如同相信自己的選擇:不惑元知學垂綸,得失何妨晴柔來。人物良莠的差別,一如瓷器,同是一杯泥土,差的隻是火候,時間的把握和匠心的修補。
時間給人變數,也給人善解,大器晚成,古今皆然。在人生平淡際,在獨處杯茶的氤氳裏,一閃而過暗合的事,風定落花香,記憶的花絮,情感的浮躁,慢慢沉澱,一切都是瞬息,都是間歇與過渡。茶因沸水而釋深蘊暗香,人因苦寒而綻本來精彩。生活是實實在在的挑戰,事業是點點滴滴的積累,成熟是歲月曆經風霜雨雪、驚雷閃電後的結晶。風物長宜放眼量。人生際遇,往能影響一個人怎樣地生活。但未必能鎖定一個人最終成為怎樣的人。幸福都在記憶裏。曾經的迷茫、挫折和感動,轉瞬間成為擁有的閱曆、才幹和品格。如果我們隨著歲月的磨煉,伴著祖國的強大,學會以感恩的心和寬容的目光看待祖國和個人的命運。幸福,常常在別人的眼裏,最終在自己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