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褆的好心情一直持續到過年,太子辦事照舊得了一片讚譽,康熙對太子依舊和顏悅色,大把大把的賞賜賞下去,太子奉上的禮物被誇了又誇,哪怕是太子命官窯燒出了一套別具匠心的粉彩茶具,也被康熙珍惜地擺了出來,給幾個大學士賜茶的時候,還格外顯擺了一下。奈何南書房的幾個大學士,大多是做過太子的老師的,很是吃過一些苦頭,比如說太子坐著,他們跪著講學什麼的,何況太子一貫傲慢,對他們算不上敬重,幾個大學士本來就是極為油滑的人物,又是漢臣,根本不樂意摻和到奪嫡之爭中,因此,一個個嘴上附和著康熙,心裏頭怎麼想,就不知道了。

胤禛再次感覺到了待在宮裏的憋屈,康熙不是好糊弄的皇帝,後宮的一幹妃嬪,也不是什麼隻知道爭風吃醋,目光短淺的婦人,胤禛在宮裏,也就隻能收買幾個小太監,別的事情根本做不了,他又不是老大,已經領了正式的差事,自個還在東一榔頭西一棒的,康熙指哪兒他就得跑哪兒去,但是出宮的機會卻很少,而且,每次出去,還得先打報告申請,爭取康熙的同意,當然,也可以是德妃的同意,問題是,他到了永和宮,跟德妃硬是憋不出什麼話來。他可以三天兩頭,有什麼好東西,便往德妃那裏送一份,但是,要他跟德妃說些什麼討好賣乖的話,比殺了他都難。

不過,讓他欣慰的是,對十四的拉攏很有成效,十四如今對他還算親熱,也因為這個,德妃對他的態度也緩和了許多,這讓胤禛鬆了口氣,他並不想重來一世,還跟德妃死掐,哪怕不可能真正母慈子孝呢,也別反目成仇,弄得跟仇人一樣。德妃如今心境很平和,她年紀不小了,這年頭,男人過了三十,都能自稱一聲老夫了,女人到了德妃這個年紀,也就是人老珠黃了,康熙有著大把年輕漂亮的妃嬪等著臨幸,自然對年紀比較大了的嬪妃就冷落了許多。原本的競爭者都在守活寡,那麼,也就無所謂競爭了,與其還像小姑娘一樣爭寵,還不如好好照顧兒子呢!德妃偏心十四是真的,但是,十四還是剛進無逸齋讀書的小阿哥,已經搬去了兆祥所,除了日常的請安活動,德妃壓根見不到,而若是希望十四好,自然得已經差不多從無逸齋畢業的胤禛照顧一些,免得十四吃了暗虧。

沒有正經的福晉,作為側室的宋氏跟李氏,隻能待在東五所裏麵,等閑不能出門,過年那會兒,德妃倒是召見了她們兩個一次,宋氏本身就是德妃賜下的,德妃也聽說宋氏在後院被李氏壓製的事情,但是她不可能出手給宋氏撐腰,因此,保持著一碗水端平的態度,淡淡地跟兩人說要伺候好胤禛之類的套話,又各給兩人賞賜了一對鐲子,便讓她們回去了。

搞得宋氏本來想借著從前的主仆情誼,在德妃那邊賣個乖,露個臉的想法,壓根沒能實行,隻得悻悻地回去了。

宋氏和李氏都有些煩心,她們想要搶先生下胤禛的長子,但是,胤禛在這件事上卻很是強硬,每每跟她們做完事後,都會讓蘇培盛給她們送上一碗避子湯。除了對李氏有些戒心之外,胤禛最主要的意思就是,不想這麼早就有孩子。胤禛並不覺得這輩子自己的孩子會和上輩子一模一樣,哪怕在後世沒有上過學,但是,跟在故宮工作人員後頭,看過不少小說資料的他已經知道,為什麼當初自己的好些個孩子,都夭折了,還有宮裏宮外,很多人家生孩子生得很早,但是長子長女一般都活不長,主要還是年紀小,身體並未完全長成,孩子先天不足,自然很難養得活。另外,也有個所謂蝴蝶效應的問題,烏喇那拉氏都嫁給別人了,李氏也是個奪舍的妖孽,誰知道放開來生,第一個是兒子還是女兒,女兒還好,不會影響什麼,如果是兒子,他將來是要做皇帝的,弄出個庶長子來,難道跟老大還有太子一樣,也一起對掐得你死我活嗎?

胤禛的想法自然不需要向別人解釋,德妃對他後院的這些事情並不很關心,康熙也不會沒事問四兒子怎麼沒有兒女出生,宋氏雖說心裏著急,但是她是標準的原裝古人,自然猜到了胤禛大概跟老大胤褆一樣,不欲有庶長子出生,她卻是不敢違背胤禛的意思,隻能先等著。可是李氏不一樣,她上輩子的時候,孩子一個接一個地生,她的長子跟弘暉相差不過幾個月時間,那會兒胤禛何時要她避過孕,這會兒卻見胤禛一直不肯停藥,哪怕空間裏的靈泉水能夠祛除避子湯的藥效,她也一邊困惑,一邊自己想辦法避孕,跟了胤禛一輩子,她深刻地明白胤禛的性子,若是違逆了胤禛的意思,即便生下了孩子,這孩子的前途也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