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1質量保證以及質量認證作用的總體回顧

畢卡斯·C·山亞米卡伊爾·馬丁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高等教育的使用者、提供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日益多樣化,這導致人們非常關注高等教育的質量,以保護其使用者的利益。本文討論了質量概念的演變,並從多個角度對質量進行了定義。我們將重點放在目標的適應性(fitnessofpurpose)、對於目標的適應性(fitnessforpurpose)以及基於標準的質量(standard.basedquality)上,並對關注質量保證的重要性作了說明。我們討論了三種質量保證機製:質量審計、質量評估和質量認證,並提出了質量認證的目的,即質量控製、績效責任、透明性、學術流動和質量提升。本文對各種類型的院校和項目認證進行了描述和分析,共有七大類四小類,並提供了每一大類的良好實踐案例。本文對質量認證的過程進行了描述,包括一般標準和具體標準、利用定量和定性的資料對院校達標情況進行證實的方法、裁決過程、結果報告和後續行動。接著討論了質量認證的管理和歸屬問題,包括國家的角色和績效責任的衡量方法。最後,我們提出了七個重要的問題,並就國家、認證機構和院校層麵開展有效的質量認證提出了若幹一般性策略。

引言:背景

21世紀之初高等教育的學生數量出現了急劇的增長。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高等教育的入學人數已經從1999年的7.200萬增長到2004年的1.33億。除北美和西歐外,世界其他地區高等教育的入學人數在這5年裏已增長了一倍,從4.110萬增長到9.910萬。光是在中國,高等教育的入學人數已經從1999年的640萬增長到2004年的1.940萬,〔1〕2005年這一數字更是增加到2.300萬,使中國成為世界上高等教育入學人數最多的國家。高等教育入學人數的這種大規模的增長至少有兩個原因:一是對高等教育的社會需求的增加;二是經濟上對受過更高教育的人力資源需求的增加。我們將在下文對這兩個原因進行討論。

(一)對高等教育的社會需求:更加多元的顧客

對高等教育的社會需求的增加至少來源於下麵五個因素:

1.每個國家和公民都想成為新的知識社會的一員。

2.高等教育可以幫助人們找到更好的工作。

3.社會的民主化以及開放與遠程學習、電子化學習、部分時間製教育和特殊需要教育正在吸引更多的學生接受高等教育。

4.在工業最為發達的國家,有更多年長的公民希望毫無功利地接受高等教育(為了文化而接受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