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臨終時要說什麼
克裏姆原理: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降生於世”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痛快淋漓地活出自己的風采,活出自己的個性,將一個真實的我活靈活現地演繹出來。
在雜誌上讀及一則奇特的信息。美國一名律師克裏姆,30歲那一年搭乘飛機遇上氣流,上下搖擺險象環生時,他忽然心生驚悸,百念叢生:雙親知道他愛他們嗎,如果他就這樣走了,他的狗誰來喂?
後來,他平安返回家門,便辭去了律師的工作,開創一家別開生麵的網絡服務公司,號稱“最後的念頭”。推出了“遺言電子郵件服務”——客戶生前先選好一名親朋好友當“守護天使”,由他在第一時間裏將客戶去世的消息通知該公司,該公司便立刻發出預存的“遺言電郵”,使客戶在逝世後猶能向所有親友發送告別語,免得一些來不及說的話從此遺憾地被帶進墳墓去。
迄今,已有來自80餘個國家的一萬多人訂購了這項獨一無二的服務:“這些人的平均年齡是37歲,處於人生的壯年,卻就已感受到了這個需要,可說是生命態度上的大轉變。”
盡管這項異想天開的“遺言電郵服務”備受歡迎,然而,我個人卻覺得利用這項服務的人,生前沒有妥善地把屬於他個人的“人生課業”做好,所以,隻好在死後由他人來代勞。
人,隻能活一次,而這一次,就隻有短短數十寒暑,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降生於世”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痛快淋漓地活出自己的風采,活出自己的個性,將一個真實的我活靈活現地演繹出來。
不要藏頭縮尾,不要自我壓抑,該說的話、想說的話、渴望說的話,應該盡量說,趕快說,尋找機會來說。倘若活著時不想說、沒膽說,死了才說隻能徒增傷感而已。就以上述公司的創辦人克裏姆為例,在飛機上,他誤以為自己將死的那一刻,腦子浮起的念頭居然是:“雙親知道我愛他們嗎?”嘿,真夠荒謬!愛,不是空口說白話,那是一種無言的承諾、無悔的承擔、無怨的承受、無私的承歡,倘若孝思在,孝念存,爸爸媽媽每分每妙都能也都會感受到孩子的愛;如果一個人必須在魂歸天國之後,才通過冷冰冰的“遺言電郵服務”來讓雙親知道自己愛他們,那麼,容我大膽地做一個假設:他生前也許愛他們不夠,所以,才有必要在死後通過這種無助的示愛方式來彌補這個永遠的缺憾!
實際上,真正幸福的人,是那些認認真真而又快快樂樂地過完一生的人。他也許長壽,也許短命,但是,在活著時,每一天該說的話、該做的事,他都說了、做了,他死而無憾。
一個嬰兒剛出生就夭折了。一個老人壽終正寢了。一個中年男人因車禍而亡。在去天國的路上,三個靈魂結伴而行。
嬰兒很傷心,他對老人說:“上帝太不公平了,你活了這麼久,而我卻等於沒活過,我失去了整整一輩子。我最不幸了。”
老人說:“你幾乎不算得到生命,所以也就談不上失去。誰受生命賜予最多,死時失去也最多。長壽非福啊。”
中年人叫了起來:“有誰比我慘?你們一個還沒開始生活,一個活了那麼久,我卻正活在中年,過去和未來都沒有了。”
這時上帝說話了:“已經逝去的和還未到來的,你們全都算到了自己頭上,都認為自己失去最多,有這種念頭,你們都夠不幸的。”
81.死後的故事
快樂墓地原理:世界上每個人生命的終極歸宿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墳墓。但在這個短暫的過程中,正因為我們有精彩紛呈的希望和信念,才能有精彩紛呈的生活。
“村中我最老,生平喜舞蹈;彼得兄弟倆,放聲作伴唱。巴亞馬雷我去過,首都也曾走一遭。你們快來看看我,象我這樣歡又跳;我能活到九十六,祝您活得比我老。”
這是羅馬尼亞北部邊境著名的快樂墓地裏的一塊碑子上麵的歌謠,還畫著老人彼得雷納爾身穿民族服裝精神抖擻地在跳舞,當地著名歌手彼得雷烏什兄弟倆在一旁為他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