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四川鬆潘黃龍景區是一處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風景區,它以巨型的地表鈣化景觀而著稱,在那白雪皚皚的山峰和鬱鬱蔥蔥的森林的拱衛下,是無數形態各異、色彩繽紛的鈣化彩池,人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些彩池的豔麗奇巧,隻好尊奉它為“人間瑤池”。
說起這人間瑤池,就要提到我國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大禹。相傳在遠古時代,洪災不斷,人民生活在無窮無盡的苦難之中。大禹走遍天下,為治水貢獻了自己畢生的力量。這一天,大禹聽說岷江水流到廣柔的時候,被一座高大的山峰擋住了去路,幾場大雨後,這裏就發生了嚴重的洪災。大禹十分焦急,馬上指揮船隊奔赴岷江。誰知船行到半路,突然天空烏雲密布,江上風急浪高。大禹所乘坐的木船在洶湧的浪濤中劇烈搖晃,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大禹的隨從們都嚇得手足無措,隻有大禹麵不改色,鎮定自若地安撫大家。
正在此時,隻聽江上發出一聲雷鳴般的巨響,接著,一條巨大的黃龍從江水中一躍而出,將木船馱在身上。隨從們害怕極了,驚叫連連。大禹微微一笑,扶住船舷,對黃龍說道:“我是人間的首領大禹。受萬民囑托,走遍天下治理洪水。如今我的使命還沒有完成,你如果要收走我的生命,能否先等我治理了岷江的洪水,還百姓一片安寧呢?”
黃龍點了點頭,說道:“大王,您誤會了,我本居住在東海,對大王的威名早有耳聞。近日聽說大王有難,便從東海趕來護舟,待您平安到達岷江後,我自然就會離去。”
隨從們聽完黃龍的話,這才放下心來。於是,黃龍馱著木船順江上遊,幫大禹查清了水路,後來又在大禹的指揮下,推開了阻擋水流的高山,消滅了洪災。
大禹對黃龍十分感激,提議說要上奏天庭,封黃龍為龍神。可是黃龍卻不肯接受封賞,悄悄地躲在大山腳下,無論大禹怎麼呼喚它,它都不肯出現。最後,大禹隻好無奈地離開了。黃龍這才現身,但它沒有回東海龍宮,而是在西部的崇山峻嶺中找到了一處山靈水秀的寶地,這就是黃龍溝。黃龍居住下來以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這裏,最後就在這裏化成了一條氣勢磅礴的人間瑤池——黃龍溝。
這就是後來被人們稱為“金沙鋪地”的鈣化流,長約1500米,寬100米左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景觀中麵積最大、色彩最豐富的一處。這條蜿蜒曲折的鈣化流,連接著成百上千個千姿百態、斑斕奪目的鈣化彩池,構成了一道令人矚目的奇觀。
黃龍溝奇特的地形雖然罕見,但也不是絕無僅有。比如在雲南中甸和土耳其西部的帕木克堡,都有類似的景觀,隻不過規模小一些。這些地形實際上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種,它的形成與當地所處的自然環境有關。比如黃龍溝四周分布著雪山,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和地表水滲在石灰岩層下部形成淺層潛流,其中又溶解了大量石灰岩中的碳酸鈣物質。這種富含碳酸鈣物質的水流本來深埋在地下,一旦露出地表,隨著水溫和壓力的迅速降低,二氧化碳氣體便會溢出,碳酸鈣也會結晶析出,即形成鈣化。再經過上千萬年的積累,便形成了如今寬數十厘米、高十餘厘米到2米不等的鈣化圍堤。而黃龍溝當地地形起伏不平,就使得鈣化堤像階梯一樣上下層疊排列,形成了現在這樣奇特的景觀。
在黃龍溝裏,連綿分布的鈣化地段長達3600米,最長的鈣化灘長1300米,彩池數量多達3400餘個,還有一個高達93米的紮尕鈣化瀑布,這些數字幾乎都是中國乃至世界之最。不僅規模罕見,而且鈣化景觀的類型多而齊全。鈣化邊石壩彩池、鈣化灘、鈣化扇、鈣化湖、鈣化台、鈣化泉、鈣化瀑布、鈣化洞穴等一應俱全,是一座天然的鈣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