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周口市扶溝縣,有一塊會在夜晚發出亮光的土地,引來無數好奇的人們觀看。
這塊奇怪的土地本來不為人所知,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被當地的一個修路工人發現了。2006年11月的一個夜晚,天色漆黑一片。這位修路工人結束了一天辛苦的工作,準備收工回家。當他經過一片麥田中間的一條小路時,發現路邊一道窄窄的壕溝正隱隱現出藍色的光芒。
一開始,修路工還以為是自己太疲勞,看花了眼。可當他揉了揉眼,定睛細瞧,那亮光依然存在,幾分鍾後,亮光才漸漸隱沒了。修路工好奇地拿起手中的鐵鍬,輕輕地鏟動壕溝裏的土壤,隻見那亮光又悄悄地浮現出來。這亮光時隱時現,每次能維持幾分鍾之久。
修路工覺得這件事很有意思,於是接下來的兩天,他每天都來這裏觀察,發現那片土地在白天沒有任何異常的地方,但是到了夜裏,草叢、壕溝裏就會出現星星點點的光芒,有的較亮,有的較暗,麵積大概有二三十平方米之多。用鐵鍬翻開表麵的土壤,向下深挖,下麵的土層也會發光。要是把那泥土捧在手中細看,又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之處。
修路工把這件事告訴了其他人,大家都覺得很奇怪,不知道土地發光的原因。修路工一開始懷疑土地下麵可能埋藏著珍貴的文物,於是他把情況反映到了當地的一個博物館。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帶著專門的工具做了一番實地勘察,卻得到了一個讓修路工失望的答案:土地之下埋藏文物的可能性很小。這片土壤可能是因為含有某種礦物質,才會在夜間發光,這種現象很平常。不過,這個答案很難讓修路工感到滿意,他認為這片土地肯定不一般。後來,一些地質學家化驗了土壤成分後,發現這塊土地中並不含有雲母粉、磷等發光礦物質。這更堅定了修路工的想法,至今他仍在尋找著土地發光的答案。
生物學家通過檢測樣土發現,讓土地發光的是一種很特別的蚯蚓。這種蚯蚓隻有米粒大小,平時縮成一團,加上顏色與土壤接近,所以不易被人們發現。這種蚯蚓在一定的溫度或濕度條件下或是受到某種刺激時,就會分泌出一種帶熒光的物質,讓土壤看上去好像在發光一樣。由於這種分泌物在空氣中會氧化消失,所以就會出現光亮一會兒便逐漸暗下去的情況。
我們生存的地球上有很多會發光的生物。除了我們熟知的螢火蟲外,一些蚯蚓、蝸牛、海洋生物等都會發光。故事中發光的土地就是蚯蚓發光的一個例子,在美國也有一種長達45厘米的發光蚯蚓,這種蚯蚓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就會分泌出閃爍著藍光的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