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縣域城鎮化的一般理論概述(2 / 2)

關於城鎮化的研究一直是我國學界的研究重點,自黨的十六大提出城鎮化要與發展縣域經濟結合之後,縣域城鎮化問題進一步成為我國經濟學界的熱點問題。國內對城鎮化的研究主要有下幾個方麵:

第一,關於城鎮化基本問題的探討方麵,大多數學者均認為我國城鎮化存在嚴重滯後於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問題,但以張京祥為代表的一小部分學者仍然對此持質疑態度。

第二,關於我國城鎮化動力機製的問題,多數學者讚同將城鎮化分為“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動型和“自下而上”的民間主動型。劉金鍾還從農業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崛起以及農民轉變身份三個方麵對我國農村城鎮化的動力機製進行了闡釋。

第三,關於我國城鎮化模式問題的探討,學界認為就世界城鎮化模式來看,主要有同步城鎮化、過渡城鎮化、滯後城鎮化、逆城鎮化四種主要模式。而我國應當采取何種發展模式,應當先發展小城鎮或是中小城市或是大城市,關於這些問題的討論卻一直沒有取得一致。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小城鎮發展論為主導,主要代表人物是費孝通先生。目前,小城鎮論仍然是城市化戰略的主要論點之一。90年代以來,鄉鎮企業過分分散及小城鎮無序發展的問題逐漸暴露,主張發展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學者逐漸增多。

第四,關於我國城鎮化過程中存在問題的研究,學界的主要觀點是:戶籍管理製度、土地製度、保障製度等政策體製性製約因素限製了城鎮化的進程;目前城鎮集聚功能並未得以發揮;對城鎮化內涵理解錯誤;一些地區把城鎮化與工業化相適應的原則絕對化,脫離了本地實際;城鎮建設稅源分布嚴重不均;城鎮化進程嚴重滯後於工業化和經濟發展進程。

第五,關於我國縣域城鎮化建設政策方麵,“加速城鎮化進程是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新的增長點”的認識得到廣泛認同,很多學者紛紛發表論著,研究城鎮化滯後的原因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其中多數學者認為以戶籍製度和土地製度為核心的體製與政策問題是導致我國縣域城鎮化滯後的主要根源,因此改革戶籍管理製度和加速建立土地流轉製度是促進縣域城鎮化的主要對策。也有的學者從發展農村第三產業、培育城鄉一體化大市場等方麵提出了政策建議。

在此要做出說明的是,國外學者所說的“城市化”和此處論述的“城鎮化”隻是英文“Urbani zation”的不同譯法,“城鎮化”的提出是充分考慮到了我國具體國情、與我國經濟實際發展水平相符合的。我國生產力水平還不高、農村地域廣袤、工業後發,離實現西方發達國家所指的“城市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城鎮化”作為城市化的不發達階段正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城市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