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一的失敗——極地英雄啟示錄26(1 / 3)

勝利在望

植村直己的耐心很快就得到了報償,在這值得紀念的一天,植村直己駕著狗群前進了40公裏。4月22日又前進了60公裏,這是整個旅途中最好的成績,他們正在迅速地接近最終目標。據植村直己計算,他們離北極隻有233公裏了——在順利的條件下5天就能走完這段路程。

事物總是處於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當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時,不防暫時置之不理,可或者說躲避,充分利用危險變化的特點,在危險消除時行動,在危險四伏時靜候,能夠使自己付出最小的代價。

植村直己的數據來自美國史密斯研究會和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飛行管理局共同安置的跟蹤係統。植村直己的雪橇上裝有一個以電池為能源的發報機,自動向美國的“光環6號”衛星發出訊號,這顆衛星繞著地球的南北兩極運行。衛星定出的方位被發射到北冰洋岸邊植村直己的大本營,再由大本營用無線電轉發給植村直己。

狗群罷工

4月23日,滿天烏雲密布,能見度極低。植村直己很難在冰麵探出較為平坦的道路。遍地雜亂的冰礫石也妨礙著他們的進程。這一天他們才行進了20公裏。

在這樣的路途中,狗群很快就疲累不堪了。當植村直己吆喝發出起動的號令時,每隻狗都背著韁繩一動不動地呆望著別的夥伴,似乎植村直己的命令與它自己無關。另外,當路麵崎嶇,拉橇十分費勁時,狗群就放棄了格陵蘭式的扇麵隊形,而是擠成一路縱隊,將韁繩糾結到一起。植村直己不得不停下來把韁繩重新理好。

對於下屬的工作鞭策是非常重要的,但鞭策也要有度,也要學會在適宜的時候讓他們得到休整,讓其勞逸結合。當你的任務嚴重超出他們的承受能力時,他們就會變得不聽使喚,這是對你過分的鞭策的一種警告。

又遇裂隙

4月24日,冰麵又開始綻出裂隙。在一塊白色冰麵上,從裂隙中湧出了一彎深色的海水,活像是日本書法家在宣紙上揮筆寫出了瀟灑的—句。

他們仍然艱難地行進著,有時運用靠浮冰搭橋的老辦法跨過更寬的裂隙。有一次裂縫中沒有浮冰,植村直己決定利用雪橇搭一座浮橋。植村直己把雪橇卸空,將它從冰水的上方推過去,讓雪橇橫跨裂隙,穩固地搭在裂隙的兩岸。

狗群卻不大信得過植村直己的這一項傑作,不過它們仍然服從了他的指令,一個跟著一個地被帶領著走過了這座臨時便橋。等它們全部到達裂隙的彼岸,植村直己又為它們套上韁繩,驅趕著它們使勁一拉,便橋又變成了雪橇。

在麵臨困境時,當沒有可以依賴的東西來幫助解決時。我們就要以積極的心態,用開放式思維,想辦法充分整合自己掌握的資源,可以不斷地找出對付危險和困境的新辦法。相反,如果我們用封閉的思維,悲觀和失望的情緒就會讓我們寸步難行。

不管植村直己的意願如何,他十分失望地從無線電中獲悉,日本大學探險隊比自己離北極點更近,而且幾乎肯定會比自己先到終點。不管怎樣,植村直己決心成為第一個獨自到達北極的探險者。這是植村直己的既定目標。植村直己一定要實現這個目標。

在競爭的過程中既便將要落後,抱怨自己是不明智的,隻管做出最後的努力,隻要自己已經付出最大的努力,能夠按自己的目標堅持到底,一樣是一種成功。

4月25日是植村直己原計劃到達北極點的日子,然而他們離北極卻仍有128公裏之遙。這天的前進速度又很令人喪氣,冰礫石成為行進的障礙,他們隻走了大約20公裏。

有一隻狗的前爪受了重傷。雖然植村直己需要所有的狗來拉橇,將前進的速度盡量加快,但他不忍心眼看著它受折磨。植村直己將它卸下套來,讓它坐上雪橇。

不久,天氣的變化補償了他們的損失。風變得柔和起來,並轉成了和煦的南風,對他們極為有利。據植村直己計算,風力相當於兩條狗的拉力,所以算來他們等於增加了一條狗!

4月26日,飛機最後一次運來夠吃好幾天的食物。植村直己發誓再不要求更多的給養。第二天,在這種願望鼓舞下,植村直己使勁鞭策狗群跑完很長一段旅程。南極點隻剩75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