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

一、基本概念

二、I型超敏反應

三、II型超敏反應

四、10型超敏反應

五、漢型超敏反應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基本概念

超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是指機體被某種抗原致敏後,對同一抗原發生再次免疫應答時所造成的組織損傷和機能紊亂狀態。超敏反應分為I、2、011型。

二、I型超敏反應

I型超敏反應的特點為:①主要由I填介導;②發生速度快;③通常引起功能紊亂,但不造成組織細胞損傷;④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能引起I型變態反應的抗原稱變應原。I型超敏反應分為致敏,發敏和效應三個階段。臨床上常見的I型超敏反應性疾病有:過敏性休克、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皮膚過敏反應和消化道過敏反應等。

三、II型超敏反應

II型超敏反應是指或類抗體與細胞表麵的相應抗原成分或細胞相結合的半抗原作用,在補體係統,巨噬細胞或XX細胞的參與下造成細胞損傷的超敏反應。

四、III型超敏反應

型超敏反應是指當抗原與抗體在體內結合形成免疫複合物,如果這種免疫複合物不能被機體清除,將可能沉積在腎小球基底膜、血管壁、皮膚或滑膜等組織中,活化補體,產生過敏毒素等炎症介質,在中性粒細胞,血小板和似糸的參與下導致炎症反應和組織損傷。

五、漢型超敏反應

漢型超敏反應是指機體受抗原刺激後,由局部致敏的引起的以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或細胞變性壞死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應。

考試要點

一、基本概念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的誘因

①自身抗原的出現;

②免疫調節異常;

③交叉抗原;

④遺傳因素。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組織損傷機製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基本概念

自身免疫是指機體免疫係統對自身成分發生免疫應答的現象。自身免疫病是機體免疫係統對自身成分發生免疫應答而導致的疾病狀態。

自身免疫病可分為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非特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的誘因

1.自身抗原的出現

(1)隱蔽抗原

隱蔽抗原是指體內某些與免疫係統在解剖位置上隔絕的抗原成分。在手術、外傷或感染等情況下,隱蔽抗原釋放人血流或淋巴液得以與免疫係統接觸,從而引發針對隱蔽抗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精子、眼內容物通常被視為隱蔽抗原。因輸精管結紮術等原因釋放入血的精子可刺激機體產生抗自身精子的抗體,此抗體可引發自身免疫性睾丸炎。因眼外傷釋放的眼內容物可刺激機體產生抗自身的自身抗體,此抗體可能攻擊健側眼的內容物,引發自身免疫性交感性眼炎。變化了的自身抗原生物、物理、化學以及藥物等因素可以使自身抗原發生改變,這種改變的自身抗原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2.免疫調節異常

(1)多克隆剌激劑旁路活化在有些情況下,機體對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是由於1淋巴細胞對這些自身抗原處於耐受狀態,而B細胞依然保存著免疫反應性。多克隆刺激劑和超抗原可激活處於耐受狀態的7細胞,使之向B細胞發出輔助信號刺激其產生自身抗體,引發自身免疫性疾病。

(2)細胞功能亢進促進某些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病如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的發展。細胞功能亢進促進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係統性紅斑狼瘡的發展。

3.交叉抗原

多種微生物和人的細胞或細胞外成分有交叉抗原(結構相類似的抗原成分)。交叉抗原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柯薩奇病毒感染激發的免疫反應可攻擊胰島的細胞,引發糖尿病;鏈球菌感染可引發急性腎小球腎炎和風濕性心髒病。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組織損傷機製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組織損傷機製類同於變態反應,由自身抗體,自身抗體免疫複合物和自身反應性I淋巴細胞引起。

和脅類自身抗體可引發下述自身免疫性疾病:

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體內有抗紅細胞的自身抗體。

②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患者體內有抗血小板的自身抗體。

③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患者血清中有促甲狀腺激素受體的自身抗體。

④重症肌無力。患者的體內存在神經肌接頭乙酰膽堿受體自身抗體。

⑤胰島素耐受性糖尿病。某些患者體內有胰島素受體自身抗體,此抗體和胰島素受體結合後抑製其和胰島素結合,引起糖尿病。

⑥肺出血肺炎綜合征。患者體內有抗基底膜IV膠原抗體。

免疫缺陷病

考試要點

一、基本概念

二、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①B細胞缺陷病;

②I細胞缺陷病;

③聯合免疫缺陷病;

④吞噬細胞缺陷;

⑤補體缺陷病。

三、繼發性免疫缺陷病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基本概念

免疫缺陷病是各類免疫活性細胞數目減少或功能缺陷而引起的疾病,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免疫缺陷兩類。一般臨床特征有:

①易患感染;

②易發生惡性腫瘤;

③易伴發自身免疫病;

④多係統受累且症狀多樣;

⑤為基因缺陷所致;

⑥50%以上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從嬰幼兒開始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