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綜合 1.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1月13日在甘肅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代省長 劉偉平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及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一五”規劃完成情況及2010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全省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四抓三支撐”總體工作思路,實施“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區域發展戰略,緊緊抓住難得曆史機遇,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提前實現了“十一五”規劃主要目標,全麵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各項約束性指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2010年同2005年相比,預計生產總值總量翻了一番多,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11.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7倍,年均增長31.0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倍,年均增長16.51%;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74倍,年均增長22.3%;大口徑財政收入增長1.93倍,年均增長24%;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86倍,年均增長23.4%;財政支出增長2.41倍,年均增長2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61.5%和67.1%,年均分別增長10.06%和10.81%。
——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全省一、二、三產業比例由2005年的15.9∶43.4∶40.7調整為2010年的14∶48.7∶37.3。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實施振興裝備製造業行動計劃,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6.62%;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全麵完成,全省風電裝機容量達到550萬千瓦;實施循環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完成重點節能減排工程461項,實現了節能降耗和汙染減排目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05%。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99%。非公有製經濟在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38%。
——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新增公路通車裏程7.35萬公裏,高等級公路達到8100公裏,其中高速公路2046公裏,67個縣通二級以上公路,95%的鄉鎮通油路,建製村全部通公路。現有鐵路主幹線完成電氣化改造和複線建設,敦煌鐵路建成通車。蘭渝、西平、天平、蘭新第二雙線等鐵路開工建設。嘉峪關機場完成改擴建,中川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慶陽機場擴建工程和金昌、張掖、夏河機場開工建設。建成國內首條75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進展順利,鹽環定揚黃續建甘肅專用工程主管線貫通。完成131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三北四期”等重大生態項目進展順利。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階段性目標如期實現。建成一大批城市供水、供熱、道路、垃圾汙水處理和燃氣等基礎設施項目。新建農村戶用沼氣73萬戶,解決61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自來水普及率達到51%。
——農業和農村發展邁上新台階。五年財政投資630億元,改造中低產田155.3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麵積117萬畝,新修梯田491萬畝。實施“四個1000萬畝工程”和促農增收“六大行動”,累計發放各類惠農補貼126.99億元。大麵積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和高效農田節水技術。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糧食產量比2005年增加121.41萬噸。馬鈴薯、中藥材、蘋果種植麵積和產量位居全國前列,牛羊產業大縣建設初見成效,農業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736家,農產品加工率達到34%。農民工技能培訓累計259.78萬人次,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2151.8萬人次。實施整村推進項目3008個,減少貧困人口241萬人。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新建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2個。建立酒泉風電裝備、天水裝備製造、航天蔬菜育種等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啟動實施新材料技術、特色中藥現代化等10個重大專項和一批科技創新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7項、技術發明獎2項、科技進步獎32項,專利授權量達到5895件,省級科技成果達到4160項,技術合同成交額134.7億元。研製出4500噸大型快速鍛造液壓機組等一批高端機械裝備,填補了國內製造業空白。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三疊係油藏穩產技術、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核循環等一批標誌性科研成果正逐步或已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省級財政五年累計安排153億元,為民辦成62件實事。新增城鎮就業123.5萬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萬人,幫助零就業家庭就業4.2萬人。連續五年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由2005年的733元提高到2010年的1400多元。同全國相比,提前一年建立農村低保製度,提前一年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提前一年實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製度。建立村幹部和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製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覆蓋34個縣557萬人。完成保障性住房8.29萬套,對38.22萬戶、111.16萬人次發放了廉租住房租賃補貼。改造農村危舊房41.3萬戶。全麵完成“兩基”攻堅,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由42.77%提高到71%,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15%提高到22%。省市縣疾病預防控製、城鄉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救助體係基本建立。縣有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的目標基本實現,建成農家書屋1.3萬個。完成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綜合覆蓋率達到95%。文化藝術、新聞出版領域一批優秀作品在全國獲獎,文物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人口自然增長率連續五年控製在7‰以內。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水平穩步提高。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投入資金41.56億元,完成48戶困難企業政策性破產,妥善安置職工9.59萬人。進入我省發展的中央企業達76家,一批骨幹企業與央企實現戰略重組。75%以上的省屬企業實現產權多元化。到2010年底,省政府國資委監管企業的總資產和淨資產分別比2005年增長1.73倍和2.96倍。農墾、糧食、商貿、交通等企業改革穩步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製改革試點擴大到41個縣。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鄉鎮機構改革穩步推進,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累計減少1738項,事業單位和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穩步進行。對內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年均增長46%,國內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年均增長60%,全省累計實現對外直接投資6.69億美元。
——應急管理能力不斷提高。省市縣三級應急管理體製基本建立,各類應急預案不斷完善,救援隊伍得到加強,應對各類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提高。成功化解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有效組織“5·12”汶川特大地震和“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搶險救災,最大限度減少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地震災區城鄉居民住房維修和重建任務全麵完成,深圳援建的24個項目全部竣工,災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達到或超過災前水平。
——民主法製建設進一步加強。民主政治建設不斷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進程加快。對涉及群眾重大利益的事項實行公示和聽證製度。健全行政執法責任製度,嚴格依法履行職能。開展“五五”普法教育,公民法製意識進一步增強。健全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製度,基層民主不斷發展。全麵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團結、宗教和順。加大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嚴格落實信訪工作領導責任製,清理化解了一批信訪積案。審計、監察監督得到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力度加大。紮實推進平安建設,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各位代表!
剛剛過去的2010年,我們緊緊圍繞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聚精會神促發展,全力以赴抓落實,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預計完成生產總值4100億元,增長1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80億元,增長36%;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70億元,增長18%;大口徑財政收入745億元,增長23.39%;地方財政收入353.6億元,增長23.37%;財政支出1466.7億元,增長21.3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62元,增長9.5%;農民人均純收入3308元,增長11%。一年來,主要做了八個方麵的工作。
一是認真落實國家扶持政策。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進一步支持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等一係列重大政策機遇,製定出台了貫徹意見和實施方案。加強同國家部委的銜接溝通,已同中央16個部委和企業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已有30個部委下發支持甘肅發展的實施意見,一批重大項目納入國家或部委“十二五”規劃盤子。
二是著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144.9億元,實施了一批基礎設施、重點產業和社會事業項目。年初確定的48個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三是全麵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啟動蘭州秦王川新區建設,蘭州鐵路樞紐工程、蘭州市區至中川機場高速鐵路等項目開工建設。推進酒嘉一體化建設。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設取得成效,引進風光電裝備製造企業35家,年生產成套風電設備能力達到2000套30萬千瓦。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步伐加快,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各地發展定位不斷明晰,比較優勢進一步發揮,呈現出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
四是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實施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加強重點行業和企業技術改造,鼓勵工業園區提升循環經濟發展功能。預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350億元,增長16%;實現利潤總額210億元,增長35%。加快服務業發展,物流、旅遊、文化等產業成為新的增長點。
五是紮實做好“三農”工作。新增有效灌溉麵積21萬畝,發展工程節水33萬畝,新修梯田161萬畝。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1048萬畝、高效節水技術226萬畝、脫毒種薯種植410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958.3萬噸。輸轉城鄉勞動力516.89萬人,創勞務收入468億元。加大整村推進和連片開發力度,預計全年減貧40萬人。新一輪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一體化試點穩步推進。
六是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發放小額擔保貸款75.5億元支持創業就業,城鎮新增就業29.3萬人。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達到每年2448元和850元,城鄉低保人口分別達到86.9萬人和318.3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第一批10個試點縣參保率達到95.45%,第二批15個試點縣參保率達到74%,9個藏區縣參保率達到91%。最低工資標準平均提高23.8%。消除中小學D級危房166萬平方米。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人均補助標準達到15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補貼標準由80元提高到120元,參合率達到95.7%。對13.47萬戶、38.82萬人發放了廉租住房租賃補貼,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20萬戶。從11月起,為425.7萬名困難群眾發放臨時物價補貼2.77億元。承諾為民辦的14件23項實事全部兌現。
七是全力應對重大自然災害。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後,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迅速動員組織各方麵力量,全力搶救生命,緊急轉移安置群眾,及時救治傷病員,有效處置堰塞湖險情,抓緊開展河道清淤疏通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統籌安排遭受嚴重洪澇災害的隴南、天水等地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做到了受災群眾有衣穿、有飯吃、有幹淨水喝、有臨時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各類學校均按期開學,搶險救災工作取得重大勝利。目前,災後恢複重建工作全麵啟動,舟曲城區重建詳細規劃全麵完成並批準實施,城鄉居民住房加固維修基本完成,永久性供水、白龍江河道整治等工程進展順利。
八是穩步推進改革開放。省屬3戶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進程加快,省級國有商貿企業改製穩步推進,農墾管理體製改革全麵實施。支持地方金融機構跨區域經營。白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水、金昌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依法流轉農村土地經營權,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全麵推開,勘界確權麵積達到80%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73.3億美元,增長89%。成功舉辦第十六屆蘭洽會,簽約合同總額1309.4億元。引進資金實際到位808億元,增長72.6%。對外直接投資9988萬美元,增長130%。上海世博會等參展工作取得成效。
各位代表!
過去的五年,是甘肅曆史上經濟社會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是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成效最為顯著的時期,是產業發展和經濟實力增長最快的時期,也是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最好、城鄉麵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是黨中央、國務院關心支持的結果,是省委科學決策和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各族人民艱苦奮鬥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和社會各界支持監督的結果。“十一五”各項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不僅進一步堅定了全省廣大幹部群眾加快發展的決心和信心,也為“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行各業的建設者,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中央駐甘各單位,向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甘肅發展、搶險救災和災後重建的海內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
總結五年的發展曆程,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要把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繼續推向前進,必須堅持把科學發展作為根本要求,積極探索符合省情實際的發展之路;必須堅持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任務,打牢科學發展的物質基礎;必須堅持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主線,促進經濟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全省人民在改革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必須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大動力,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和後勁;必須堅持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為重要任務,著力營造人民群眾心情舒暢、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必須堅持把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求真務實、真抓實幹作為重要保證,突出重點、破解難點、整體推進,努力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回顧五年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盡管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還麵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資源環境壓力加大,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依然艱巨。二是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難度加大,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強,夯實農業基礎的任務依然艱巨。三是城鄉發展差距大,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四是投資主體單一,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五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部分幹部作風不實,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待提高,優化發展環境的任務依然艱巨。同時,我們還要看到,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就業、醫療、教育、住房、物價、食品藥品安全、收入分配、社會管理等方麵的突出問題亟待解決。我們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發揚成績,改進工作,知難而進,奮力拚博,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和更加紮實有效的工作,努力把政府各項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負全省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關於《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的說明
根據《中共甘肅省委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的未來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原則要求、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省政府製定了《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請大會審議。下麵,我就幾個問題作簡要說明。
(一)“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的編製過程
“十二五”規劃編製工作是在省委正確領導和省人大、省政協大力支持下進行的。2009年初,省政府就組織有關部門、市州、科研機構和省內外專家,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麵臨的10個方麵的重大問題進行專題研究,省人大、省政協也就“十二五”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展開專題調研,為編製《綱要(草案)》提供了基礎。省委十一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後,省政府根據省委《建議》精神,在調查研究、反複論證的基礎上,起草了“十二五”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並在全省範圍內廣泛征求意見,部分省人大常委、人大代表,省政協常委、委員和各界人士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綱要(草案)》的編製過程,是發揚民主、科學決策的過程,是凝心聚力、共謀發展的過程。在《綱要(草案)》編製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把貫徹中央精神和甘肅實際結合起來,力求把國家扶持政策轉化為具體項目和措施;始終堅持把發展思路的連續性和創新性結合起來,力求細化和拓展貫徹省委提出的總體工作思路、區域發展戰略的舉措和辦法;始終堅持把立足當前和謀劃長遠結合起來,力求進一步明確加快發展的路徑和著力點;始終堅持把科學發展和和諧發展結合起來,力求把以人為本的理念和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貫穿到“十二五”發展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