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理想國(1 / 3)

塞勒涅心靈會的六邊形會徽正中是一片植物葉片,第一次見到會徽的人會說那是梧桐葉或者楓葉,實際上,赫寧·塞勒涅教授選擇的是曼陀羅的葉子作為會徽圖案。跟“涅槃”一樣,曼陀羅在佛教裏也有更深層的意義。有人就此認為提出“涅槃”理論並創立心靈會的赫寧·塞勒涅是個虔誠的佛教徒,然而事實是19世紀的催眠師會選用曼陀羅葉作為輔助催眠的安神劑,塞勒涅教授隻是用會徽符號凝固了一段曆史而已。

除了葉片外,會徽還有其他內容:曼陀羅葉的脈絡交織糾纏,在其中構成一隻眼睛的形狀,眼睛裏沒有瞳孔,而是一副象征弦月的牛角。作為夜空裏最亮的天體,月亮崇拜從遠古時期延續到今天,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相信新月代表著新生,印度人把月神作為收獲之神,古巴比倫人的生殖崇拜跟他們的月亮女神伊什塔爾聯係在一起。弗洛伊德分析過,人們之所以崇拜月亮,是因為它從有到無,又從無到有的反複變化是生死輪回的象征。

“我心裏沒有月亮,隻有一團迷霧。”

教士議會廳裏,一臉倦容的道格·阿利多斯站在書櫥前,碩大的六邊形會徽鑲在書櫥中間,他的右手食指貼著會徽的邊,沿順時針方向數到第四個角,觸碰到角上的凸出。

會徽裏的牛角閃了一道綠光,伴著一聲輕響,書櫥往兩邊退去,現出一條通往地下的幽深階梯。

道格拖著疲憊的腳步踏上第一級階梯,向下緩慢地走了七十三級,停在地下長廊前。

掛在牆上的幾盞小燈是這裏所有光亮的來源,在昏沉的光線裏可以看清長廊的一側是十三道緊閉的鋼質安全門;另一側掛有幾幅人物的全身或半身肖像畫,微閃的燈光下,為“涅槃”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心理學者仿佛在畫框裏眨著眼睛。

道格在一扇門前停住,冷硬的金屬上反射出的燈光異常冰冷。道格抬起左手,放在安全門正中的指紋鎖上。

五根手指的指紋依次確認,指紋鎖上方的第一顆指示燈亮起,說明通過了指紋驗證。道格又把兩隻眼睛靠近門頁正中的小孔,一層綠色的光線從小孔中放射出來,掃過他的瞳孔,第二顆燈隨即亮起,安全門邊緣發出“嗤”的聲響,一股氣流掃過纖塵不染的地板。

基石殿的地下藏館是最高機密檔案存放地,它有一個吸引人的名字——圖坦卡蒙穀地。那位英年早逝的埃及法老在他的陵墓裏放滿了珍寶,同樣的,基石殿的地下也藏寶無數。

秘密,是最大的寶藏。

從理論部升入教士總會後道格就不怎麼來這裏了,如果不是百裏途身亡的消息,他現在也不會來。或許死亡總是有一種不可言說的力量吧,能讓固執的道格改變他的想法,他決定來查查關於那個古代神秘學院的資料,即使在一天之前,他還對所謂的“神秘學院歸來”的說法嗤之以鼻。

推開沉重的安全門,走進如大型音樂廳一般寬闊的文物藏館,柔和的光線從頭頂傾瀉而下。這裏沒有燈,整麵天花板就是一塊覆蓋全館的發光體。

出於保存古文物的需要,館內溫度設置在五攝氏度以下。道格打了個哆嗦,他往右快走幾步,進入牆角的單室,在裏麵披上閱覽古卷時必需的無塵服,過了好一會兒才適應室內的低溫。

在計算機檢索係統裏找到那些資料的存放區域,道格走出單室,往角落走去。

百裏途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進入維蘇威火山,他究竟要找尋什麼?還是為了證明那可笑的警示?為了讓世人相信那個消失了幾千年的學院回來了?

道格沉思著走到了目的區域,目光轉向身側的鋼架,與神秘學院有關的古卷原本和古董文物就存放在架子上的恒溫箱裏。

關於那個神秘學院的第一手史料大都收藏於塞勒涅心靈會,這些古物有的直接產生於神秘學院內部,也有的是後世曆史學者的著作原稿,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學院成員名單,代表哲學王權威的石戒和銘刻了學院法典的“歌珊石板”。

道格隻往距離最近的恒溫箱內看了一眼,瞬時,愕然的表情聚在他的臉上。他又慌忙地看向旁邊的幾隻小箱,錯愕之色越來越深。在檢查過這片區域的五十六個恒溫箱後,道格臉上的驚色裏又多了幾絲惶恐。

關於神秘學院“理想國”的古物全都消失了。

“要把‘理想國’說明白,我們得談到很多涉及哲學的內容,因為‘理想國’的曆史,幾乎就是一部人類文明的哲學史。”百裏開始講了,對於他們的對手,追本溯源的時間是必須花的。

在人類文明的嬰兒期,始終有一個疑題困惑著最早的那些智者,這個疑題也催生了人類的第一批哲學家,那就是:這個世界的“本源”是什麼?

從古希臘到古中國,再從古中國到古印度,智者們都相信宇宙中的萬物都處於變化之中,但一定有一種存在是永恒不變的。這種絕對存在是宇宙的本源,世間萬物都來自本源,最後也會回歸到本源中去。圍繞這樣的信念,智者們開始試著找尋並定義本源:中國春秋時期的老子以不可言說的“道”來命名本源,恒河畔的釋迦牟尼認為本源即“如來藏”,而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哲學家——米利都學派的泰勒斯則相信宇宙本源是水,西西裏島的恩培多克勒把水、火、氣、土四種元素列在他的本源理論中……對本源的探索給人類文明帶來一場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百家爭鳴,關於本源的哲學思考也被稱為“自然哲學”自然哲學的影響力一直延續到19世紀末,牛頓的代表著作就命名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他在此書中提出了經典的“牛頓三大定律”。。公元前6世紀,一個名為畢達哥拉斯的古希臘數學家站出來提出他的自然哲學理論——萬物皆“數”。

“畢達哥拉斯?”笛卡爾插嘴道,“就是那個發現了勾股定理的哥兒們?”

“事實上,最早發現勾股定理的是迦勒底人和中國人,畢達哥拉斯隻是證明了它,”秦瀾不喜歡自己聽得興致正濃的話題被打斷,她不悅地說,“我該為你的數學造詣鼓掌、歡呼嗎?”

百裏輕聲笑笑,接著說:“畢達哥拉斯的故鄉是愛琴海上的薩摩斯島,他年輕時因為提出新異的神學觀點而被當地人趕出希臘城邦。這之後的三十年,他遊曆了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據說還到過古印度。旅行中,他接觸到各個文明古國的智慧,同時也把古希臘的文明光輝帶到這些地方,旅行儼然成了一趟遊學。到最後畢達哥拉斯定居在克羅托內克羅托內(Crotone):位於意大利南部,愛奧尼亞海沿岸的重要城市。時,他與他的眾多追隨者建立了西方曆史上極具影響力的‘畢達哥拉斯學派’。

“不同於其他隻探討學術的鬆散流派,畢達哥拉斯學派是一個組織嚴密的團體,要加入畢達哥拉斯學派得經過一係列神聖的儀式,學派門徒也要嚴格遵守派內的戒律,對畢達哥拉斯和他提出的‘萬物皆數’‘純淨靈魂’要保持虔誠的信仰。”

“我怎麼覺得這像是一個教派?”笛卡爾不管秦瀾會不會不高興,再次打斷百裏的話。”

“你說得沒錯,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確是一個宗教性的學術團體,甚至可以說在這個學派身上有政教合一的影子,”百裏說道,“在入派的秘密儀式上,他們會要求新的門徒必須完成靈魂的淨化;他們有一些看起來不可理喻的教規,比如最有名的‘禁食豆子’;學派內所有門徒的目標是通過對幾何與數字的思索來讓純淨的靈魂脫離肉體的束縛,回到本源中去,這也是他們的教義。怎麼樣,聽起來是不是覺得跟一些追求靈魂苦修的教派很像?”

“我越聽越糊塗,這不是一個研究數學和自然哲學的學術流派嗎?怎麼又成了宗教派別?”笛卡爾嚷起來,“再說,他們崇拜的神是什麼?勾股定理嗎?”

悶雷頻起,雨點聲漸響,海風推搖著漁船。笛卡爾壓抑住鼻間的呼吸聲,他急於想知道這個遙遠的曆史謎團的答案,靜默的每一秒都讓他急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