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被氣走了,這對楚天易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勝利,整個遼東就像是無主之地,任由他去征服。至於新任遼東督師王驥,能力與名望皆不及於謙,楚天易壓根就不把他放在眼中。
過了一個好年,朝廷進入了景泰二年,楚天易卻不是此為記年,而是自立兩套記年曆法,一是太陽曆,每年365日,四年一閏,以今年為記元元年。一是太陰曆,記有年號,今年為天易元年。另外,定有法定節假日,陽曆逢十逢一為假日,軍隊及政府非常勤機構皆暫停辦公;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立冬等節慶,放假五天到一天不等。
創業伊始,越簡單就越有效。由於實行軍政合一,所以撫順與鐵嶺兩地很快就形成了有效的管理,百姓分到相應田產,鮮有鬧事者,政權得以平穩地建立起來。
開年第一日,楚天易就頒旨天下:朕即有天下,本當回朝複位,然偽帝勢大,朕遂獨占遼東以為基,若偽帝早早醒悟,傳位於太子,則天下太平;若其死不悔改,朕即練兵備戰,以期一戰鼎定天下。天下忠義之士,還望以蒼生為念,莫為偽帝所用,以免兵連禍結累致生靈塗炭。
當然,楚天易也不期望這份所謂的聖旨能起到什麼巨大的作用,它不過是表明立場:老子與皇帝死磕,識相的乖乖閃到一邊看熱鬧,誰站在皇帝的那一邊,到時就休怪老子不客氣了。
立場表明了,接下來就是開始行動了。
“今天我們講一講攻堅戰理論:要想擊垮一支龐大的軍隊,就要找到這支軍隊的精銳核心,隻要把核心打垮,敵軍自垮。這個理論不隻用在行軍打仗,行政治民也是如此,如百姓不服管治群起為亂,我們要做的不是把所有百姓都捉起來,而是要想辦法找到領頭者,隻要打倒了領頭者,民亂自止。現在各位可以自由討論和提問,大家一起解決問題一同進步。”問鼎軍校第一期開學已有近月,學員都是營級以上將領,而楚天易親自擔任校長。
“陛下,按照此理論,如今遼東的核心在何處?我們該以何處攻堅?”李言誌第一個提問,他以前讀過兵書幹過山賊,多少也有點軍事素養。
“大家說說看。”楚天易把問題推給了大眾。
“沈陽為遼東督師治所所在,又是平遼軍主力所在,遼東的核心在沈陽。”李大壯指著沙盤上的一點,道。
“不對,遼陽為遼東最大城市,南接鞍山海州耀州蓋州等重鎮,是入遼東半島的咽喉所在,”張仁貴道。
“楊老先生,您以為如何?”下麵議論紛紛,楚天易還是沒表態,而是向教官——楊洪問道。
“各位所言也對也不對,遼東的核心城市是在沈陽遼陽,然咽喉卻在錦州。隻要攻占錦州,阻斷朝廷軍南退路線,遼東則成關門打狗之勢,各鎮軍民定望風而降。”楊洪道。
“楊老先生所言甚是,朕也是這般看。然而錦州不好攻也不好守,這一戰堪稱攻堅戰,稍有不慎,則會招致腹背受敵之逆勢。如何攻打錦州,各位可有想法。”
“在下認為可用分兵突襲戰術。將鼎軍分成三部,一部圍攻沈陽,一部圍攻遼陽,這兩部軍力吸引遼東主要軍力,第三部軍長驅南下,突襲錦州。錦州一下,沈陽遼陽兩地守軍必無心戀戰,可一招即降。沈陽遼陽即下,兩路大軍東進南下,沿途軍民必望風而降。”哈銘將幾枚小旗插到沙盤上,講解演示自己的計劃。
“分兵突襲不失為良計,隻是鼎軍軍力本就不足,再分兵,隻怕首尾不顧。”李言誌否定道。
“袁兄,可有高見。”哈銘見袁彬不說話,就問道。
“高見沒有,隻有淺見。如今我軍圍攻開原與鎮北關,不日可下,北麵與東麵之敵肅清,可專注於南麵。我認為,先力克沈陽,以沈陽為基再兵分三路,一路軍南下遼陽,二路軍西進廣寧,三路軍直撲錦州,廣寧與錦州相去不遠,二路軍與三路軍可互為犄角,這樣比較穩妥些。”
“嗯,袁愛卿的辦法不失為穩妥上策,可用。現在我們討論一下如何快速攻克錦州。在此之前,還請袁愛卿向各位介紹一下錦州一帶的防禦情況。”
袁彬拍拍手,兩個親兵抬著一個沙盤進來了,放到眾人的眼前。袁彬也客套,指著沙盤開始介紹:“這是山海關,是遼東走廊的南端,這裏是錦州,是遼東走廊的最北端,這裏是廣寧,是扼製蒙古朵顏三衛的重鎮,又南臨遼東走廊,所以駐有重兵。從山海關到廣寧,修有八百多裏邊牆,十裏一堡,五裏一台,雄關、隘口林立,烽火台、瞭望台星羅棋布,形成一道堅固的防線,是京師的屏障。”
袁彬頓了頓,又道:“我們要麵對的是從廣寧到錦州這幾百裏防線,其間既有夯土牆也有石牆,還有山險無牆,形勢相當險要。沿途還有西平堡和大淩河堡兩座駐有重兵的大型堡壘,很是難打。”
“好了,困難就擺在眼前,大家集思廣益吧。”楚天易拍拍手,示意開始討論。
“攻堅城,唯有用炮。帶上幾十門重炮,一路轟城破寨,定可砸開一條坦途。”鐵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