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權威(2 / 2)

隊伍所過之地,各小村落紛紛聞風景從,楚天易讓人將村落內的住記登記造冊,隨便把土改政策頒布下去。土改沒有遇到一點阻力,畢竟這些村落中住著的都是是底層的官戶,他們本來與農奴無異,現在把他們的身份提高到公民級別,隻有傻子才不擁護。個別熱情的村落還搞出迎駕禮儀,硬是要楚天易進村落小坐。上皇的身份已經確認,在這些質仆的軍戶看來,上皇似乎比皇帝還大,更是不敢怠慢。

楚天易當然不會告訴這些對政治無知的軍戶:上皇隻是虛名,皇帝才是真正的一國之主,這一路來本著能拉著拉不能拉才打的精神,也沒起什麼衝突,隊伍勝是郊遊。

“你妹妹呢?你怎麼不陪她?”出乎楚天易意料之外,林默兒居然堅持要隨行護駕,兩人並馬前行。

“她說不想整天無所事事,去學堂當教師了。”

“整天跟一群頑童打交道,她不覺得委屈?”楚天易更感意外,他之所以重視教育事業,一是為了培養人才,二是為了維穩的需要。由於六堡與撫順關一帶的官紳地主勢力被打倒了,這也就等於把原有的封建意識形態推倒了,如果不加緊樹立新的輿論導向,軍民很快就會變成無政府正義者,這是楚天易不想見到的,而播撒新輿論的最佳方式是教育,通過就學兒童來輻射影響各個家庭,再由各個家庭影響各個家族,這就是以點帶麵。

“你不也是整天跟大頭兵小百姓打成一片?這裏要什麼沒什麼,除了自己找點事做,不然非悶死不可。當教師雖然累些,但是不用跟人拚命,沒有什麼危險,我也放心。”

“創業之初,舉步維艱,這是沒辦法的事。”楚天易搖搖頭,又道:“我撥給你的人訓練得如何了?什麼時候可以形成戰力?”

“你打算派他們出去執行刺殺任務?打算殺誰?”

“不打算殺誰,我隻想讓他們先行潛伏到沈陽遼陽等地以為內應。”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過在楚天易看來,應該還要加一句話,戰爭未發,特工先行。戰爭並不隻是騎馬與砍殺,好的將領會懂得未雨籌謀,盡可能是加大戰爭的勝算。

遼東隻有幾個重鎮,沈陽遼陽撫順鐵嶺開原,隻要占領這幾個重鎮,就能控製整個遼東,當然,遼東也不是什麼好地方,氣候苦寒不說,東麵是朝鮮,北麵是野人女真,西麵是蒙古各部,南麵是海,西南麵是入明要道遼東走廊,是一個封閉的環境,且四麵受敵,可以說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如果沒有可以倚仗的強力軍隊,就是擠,也要被擠死。

“報!”一騎快馬飛馳而來。

“什麼事?”

“我哨兵探知沈陽鐵嶺兩地派大軍來援撫順,袁大隊長擔心他們會師來攻撫順關,特來報請陛下速回撫順關主持軍務。”

“來得真快,朕本以為可以緩緩一口氣。”楚天易一勒韁繩,“走,回撫順關。”

明軍真的來了,朝廷聽說上皇領軍占領了撫順關之後,盡皆嘩然,生怕重蹈永樂靖難的覆轍,所以傳旨遼東各邊鎮,抽調兵力馳援撫順,並派大將石亨為平遼總兵官,領軍將剛剛冒頭的造反勢力消滅掉。

按說,上皇好歹也是天下君父,不是一般的藩王,朝廷出兵攻打上皇,不但會鬧笑話,還會理屈。因為按照禮法,上皇的名份本就比皇帝高,皇帝派兵攻打上皇無異於兒子打老子,這種事是很不得人心的。

不過,朝廷還是出兵了,當然,他們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不過事在人為,出兵的理由總是有的,這不,朝廷大肆對外宣傳:叛軍裹挾上皇為亂,利用上皇的名義企圖顛覆大明江山,朝廷派出堂堂正義之師,一為平叛,二為解救上皇。

這個說法雖然有些牽強,不過朝廷就是權威,那些大臣說什麼就是什麼,不是也是,反正能忽悠小百姓和大頭兵就行。而且此時已經是秋季,冬季很快就到,再不出兵,恐怕要等明年開春。

朝廷可以等,景泰帝不可以等,於是乎,聖旨紛出,遼東各鎮迅速集結數萬兵力,從四麵圍剿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