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沉默著的石林、石洞,在他們眼裏都有著夢幻般的色彩,都有著生動的形象甚至鮮活的生命,還有著美妙的歌喉。
樟古岩洞
我們已經走了很長的路,可向導說才剛剛走了一半,有幾位驚得打道回府了。大部隊繼續往前去,速度明顯加快了很多。又走了好長一段路,“前麵轉個彎就到了!”抬頭望去,居然看到了房子,驚之,向導解釋說這房子都是空的,人家都搬出去了。轉彎上坡,推開柵欄門,我們在寂靜中行走,猛然陽光下一張小方桌和圍著的幾個人出現在眼前,看見我們,他們驚叫起來:不能去!向導解釋了幾句,還是來了一位青年婦女緊跟著我們,直到看見不遠處幾位年紀較大落在後麵的文友在抄一條近路趕過來,前麵領路的是一位當地的老人。從一塊很小的曬穀坪下去,穿過一塊爬滿葛藤地平再往下走,就有一股陰涼之氣迎麵撲來,路也變得窄小崎嶇起來。來到一塊開闊地,前麵應該就是洞口了,卻隻看到許多巨大的岩石橫七豎八地堆在眼前,岩石上麵布滿青苔,我小心翼翼,手腳並用,加上文友們的幫助,好不容易才到了靠近洞口的一塊岩石上。終於到了這在故鄉在兒時的我心裏成了傳說的樟古岩洞,我激動地朝下望去,卻隻看到了那狹窄的洞口前焊了鐵絲網,向導正在那掛剛剛從公司拿來的鐵牌子,我這才注意看了看,嚴禁汙染溶洞資源!我和那洞口仍然隔著幾塊巨石,聽下麵的人說從洞口看過去洞內有很大的水,在故鄉就聽來過的朋友說裏麵很深很大,沒人走到過盡頭。但我沒想到,連走到它的洞口都會這麼艱難。我幾乎什麼都沒看到,失望之餘抬頭仰望,立刻有種被震憾的感覺,從來沒有看過這麼高這麼陡峭的山崖,在一個溶洞的洞口,據公司介紹來考察過的專家稱這是華東最壯觀的溶洞。回去路上仍然小心翼翼,看到那個帶路的老人和一位中年人,還有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婦也趕來了,一臉輕鬆的樣子。到一塊稍平的地上問帶文友抄近路的老人,巨大的岩石是否從山崖上滾落,否則我那些少時的同學朋友怎麼進得來呀,他說一直就這樣啊,不過原來這巨石沒離洞口這麼近,後來有幾次很大的洪水衝積成這樣。洞中的水據說流到鄰縣的村莊,傳說曾有一頭金牛躲在這洞中不肯出來,需用千年稻杆才能把它引出來。這是公司下一步計劃開發的目標。
紅軍岩
第二天吃過早飯,我們才往已經開發的主景區石林走去。往山坡上走了不一會兒,迎麵一匹馬,遠遠地立在一座石峰上,象在奔跑,又象在眺望。這隻馬小小的,但充滿活力,在朝陽的清輝中熠熠閃光。現在已經是初冬,這清晨的陽光讓我格外歡欣,昨夜和今晨在這山裏領略到的尤甚的寒意頓時被一掃而光。再往上去就到了紅軍岩,據說當年方誌敏曾帶著紅軍在這一帶打遊擊,這裏是他們經常開會議事的地方,就是兩片高大的岩石圍成的一個狹窄地帶,有人說開會的地方怎麼連張凳子都沒有?大家都笑了起來,接著又沉默起來。我們想象著當年紅軍的種種艱難,想著剛才上來時向導指著下麵那個昨夜我們住了一宿的小村子,說那居然曾經是樂平縣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村子的名字很有意思,叫做養水塘。這布滿石頭的山上水缺得厲害,但在那村子邊卻有清涼甘甜的水,公司的遊客中心等設施就建在它上來的一塊平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