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信件,伴隨我度過了整個青春時代,伴我走過生命中的“雨季”。多愁善感的年齡,對於離情別緒是那樣地敏感,看信寫信成了我那時最大的快樂,這一遝遝的信件記錄了我青春時期多少溫馨而略帶傷感的記憶呀,可以說是我青春時光的一個縮影。
日記共有幾十本,大大小小,什麼樣子的都有,從我象女兒現在這麼大時寫起,第一篇日記我還記得是寫鄰居家發生的“鬥牛”事件,一直寫到結婚後幾年就沒再寫了。以前的我喜歡訂計劃,喜歡記日記,日記裏除了瑣事外重要的是檢查反省自己,這讓我常常感到自己老是在過著“欠債”人生,即使是成績很好的少年時代,每晚我都覺得自己又有什麼計劃沒完成,從而又欠了時間一筆債。我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假期裏玩得常常會忘記了寫日記,但總要去補,否則心裏就不踏實,那感覺也像欠了債。結婚後的我已參加工作,走上社會,雖然仍不乏追求,但已變得茫然,索性在日益瑣碎的生活中“沉溺”日記也隻是時有時無地記上兩筆,後來幹脆就不寫了,徹底地放鬆自己,徹底地解放自己,或者說是逃離自己。
但現在看著這些日記,我仍然很激動,我寫了二十多年呀,記錄了我從童年到少年直至青年的長長一段歲月呀,打開這些日記,就像打開了那塵封的歲月。周國平的心靈自傳中有這樣一句話:愛上寫作是為了留住歲月(大意如此)。我很有同感。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生命存在於記憶當中,但人的記憶常常很不可靠,許多重要的人和事我都已記不起或者記不真切,而文字卻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記憶,從而更好地留住那逝去的歲月。
但事實上,歲月是無法留住的,翻看著這些發黃的書頁,貼滿各色郵票的各色信封,還有這從孩童時期一天一天記下的日記,我感到歲月,如同這斜射過來的陽光漏過我的指縫一樣匆匆溜走……
我剛收拾好這些東西放進櫥櫃裏,剛剛還多雲轉晴的天空就突然變了臉,不一會竟然下起了雨。我開了電腦到網上泡著,過了會兒想起女兒沒帶傘趕忙出門去送傘。剛到樓下,就見女兒已經濕淋淋地跑了回來,我一邊心疼地催她上樓回家去換衣服,一邊埋怨她不知道等我送傘去,她說在教室裏不知道下了雨,到了樓下才發現可又不願等就跑回來了。
望著眼前天真爛漫,忽閃著一雙大眼睛的女兒,我更知道我是不可能留住歲月的。
窗外又是雨聲淅淅,我的生日再一次在雨聲中度過,再一次看著歲月象水一樣流走。
每到新年來臨之際,總是既翹首盼望新的一年,又惶恐於又一年時光的逝去,其實對於每個人來說,生日來臨之際才是真正的又一年逝去。我年幼時根本不知道生日的事,我們隻過10歲,20歲的生日,而且那日子都是父母記得的,我根本不知道。初中高中寫留言才關注起生日來,才知道很多人都把生日看得很重,我對此也有了一種異樣的感覺,但其實依然並不是很在意,常常會忘記,想起時才發現自己的生日竟然是世界水日,而我的生命也象這水一樣靜靜地流淌,在生日這天流到了一個碼頭,然後又向下一個碼頭流去,無聲無息,但卻毫不猶豫,毅然決然,不舍晝夜,沒有片刻的遲疑與停留……
§§第三輯 夢中的香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