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善於描繪女性美的拉斐爾(2 / 3)

拉斐爾於1508年應雕刻家、建築家布拉孟特之邀到羅馬,在此充分發揮了其藝術才能。在羅馬,拉斐爾為梵蒂岡宮繪製了三幅巨型壁畫,表達主題是人文主義者追憶人類過去的幸福時代而引起對未來的光明幻想。《帕爾納蘇山》便是其中之一,是代表詩歌文藝的。帕爾納斯山是希臘神話中諸神薈萃之地,拉斐爾在此畫中,除了表現神話人物外還描繪了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畫中左上端第二位頭飾桂冠的便是著名詩人但丁,但丁身旁昂首朗誦的則是荷馬。這一群文藝之神被表現得極為自由灑脫,他們或奏樂、或辯論、或誦詩,都是處在十分融洽和諧的氣氛中。《帕爾納蘇山》不僅把人們引到古代希臘文藝的繁榮境界,同時也象征著文藝複興時期文化藝術的鼎盛氣象。拉斐爾賦予這些宗教神話題材以強烈的世俗性質,使壁畫具有史詩般的宏偉規模,這說明拉斐爾除了以優雅、柔媚的聖母像著稱於世外,對這樣龐大的人物群像的處理和恢宏、氣勢浩大風格的表現,也是具有非凡才能的。

拉斐爾的藝術不同於達·芬奇的藝術那樣深湛、含蓄和富於理智,也不同於米開朗基羅的藝術那樣雄偉、有力和充滿激動的感情,其藝術以優雅、和諧、高度的完美著稱於世。《西斯廷聖母》就是這樣一幅完美無比的佳作。拉斐爾的聖母像分為兩類,一類是以人間母親的形象出現,另一類則為女王式聖母。西斯廷聖母則是把這兩種聖母特征結合起來,是他理想中最完美的聖母形象。畫中聖母馬利亞的形象是那樣樸實、端莊、溫厚,她頭上沒有光環,身上沒有華麗的服飾,隻是披著一身樸素的衣服,光著腳,眼睛裏發出智慧的光芒,她抱著聖嬰緩步走向觀眾,她的右邊是教皇西克斯特,他以手勢把這位神聖莊嚴的女性介紹給觀眾,美麗的聖徒華佛娜在聖母麵前表現了極大的恭順和敬仰,下端兩個可愛的小天使,在聖母動人的儀容麵前凝視得有些發呆了。此畫麵響起了優雅、和諧、輕快而流暢的旋律,它的藝術語言是那樣平易近人,使人看了都感到自己與畫麵人物之間的距離在逐漸縮短。

《椅中聖母》是拉斐爾的聖母像中十分重要的一幅,是聖母形象從人間母親向“女王式”蛻變的起點。此畫中的聖母雖然還戴著農婦的頭中,可是她的容貌和精神狀態,已開始脫去了平民氣質,純樸和悅的氣質也保留不多,矜持和嚴峻的神色卻逐漸增多,聖母的眼睛裏射出凜然不可侵犯的光芒,從而變得莊重、威嚴,令人有崇敬之感。畫中的聖母用力抱住懷裏的聖嬰,充分顯示了她的“保護”力量。這種表現,也間接反應了當時部分人的願望,希望在當時那種動蕩不安的年代裏,天上的聖母馬利亞能夠保護他們。此畫人物安排緊湊,坐著的聖母和耶穌占滿大半畫幅。畫家對畫中服飾坐倚的描繪令人感到平易親切,加上和諧的構圖和溫暖的色凋,使此畫富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時至今天,人們還津津樂道於那圓弧形的“圈椅”與聖母秀美嫵媚的臉龐那種自然、親切的和諧美。

《該拉忒亞》(1514),是拉斐爾為富有的銀行家阿戈斯蒂諾·基吉在羅馬的別墅法爾納斯別墅所作的一幅濕壁畫。拉斐爾選取佛羅倫薩詩人安傑洛·波利齊亞諾的一首詩中的一節作為這幅畫的題材,那一節詩句描寫笨拙的巨人波呂斐摩斯怎樣對美麗的海中仙女該拉忒亞唱了一支情歌,仙女乘坐兩隻海豚拉的雙輪車越過波浪,笑他那粗鄙的情歌,一幫歡樂的海神和仙女簇擁著她。拉斐爾在此畫中描繪了該拉忒亞和她歡樂的同伴們,這是一幅可愛歡快的畫,豐富、錯綜的構圖中也不難發現很多美麗之處:小愛神們拿著的弓箭對著仙女的心,一群海神圍著侍女旋轉,邊緣處有兩個海神正在吹海螺,前後各有一對海神在調情,該拉忒亞的形象描繪尤其優美,她的雙輪車從左邊被拉向右邊,她的紗巾被吹到後麵,她聽見那古怪的情歌便轉身微笑,那種微笑的麵孔成為畫麵的中心。畫麵中充滿了運動感,同時又不乏寧靜和平衡。拉斐爾在安排畫麵構圖的技法和技巧方麵具有卓越的才華,他能用完美而和諧的構圖表現自由運動的人物形象,同時,對於人體的刻畫,拉斐爾的技藝也達到登峰造極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