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的較早年代中,北歐的畫家們早已繪製過一些“四分之三轉折角度”的肖像畫,意大利畫家緊隨北歐畫家,有時為了迎合顧主們的需要,肖像畫已形成一種程式,那便是把畫中人理想化,表情顯得異樣寧靜和含蓄,決不暴露內心世界。桑德羅·波提切利便曾繪製過此類肖像畫。《圓形聖母子》或許也是出於取悅於顧主,畫中人物眾多,均合理安排在一個圓中,聖母的表情肅穆而稍帶憂心忡忡,聖母懷中的聖子也是嚴肅有餘、活潑不足,儼然一幅天賦重任而任重道遠的莊嚴模樣。聖母子周圍的人物表情各異,顯然因為沒有強調莊嚴的宗教氣氛而顯得生動許多。這是波提切利典型的柔媚風格,恬靜優美卻不甜俗,很有藝術魅力。《圓形聖母子》的畫麵中把線條的運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比如聖母頭頂類似光環的光線和畫麵眾多人物形象刻畫所勾勒的線條,都顯示了波提切利作為文藝複興早期最偉大的線條大師的卓絕才能。
波提切利能表現出形體起伏變化的線條。這類線條的正麵效果也清晰地出現於他所畫的肖像畫中。波提切利無愧為世界美術史最出色的線條大師之一。《誹謗》是一幅寓意畫,左邊以手指天的女人象征著真理,因為真理是不容掩飾的,相反裸女身旁以衣裹住全身的人物則是邪惡的代表。高台上坐著的是昏庸的法官,他聽信兩個耳邊人的謊言,宣布真理有罪。台下的人表示不服。抽象的思想通過具體形象的畫麵闡述出來。這幅畫除了對大理石塑像的描繪具有非凡的技巧外,善於用線刻畫形象也是此畫的成功之處。與所有藝術家一樣,波提切利藝術風格的形成與他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當然,波提切利後期的風格隨著佛羅倫薩政局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一改原先那種唯美的、溫情脈脈的描繪,似乎陷入一種懷疑主義的怪圈。
波提切利在表現宗教題材繪畫時,善於營造一種充滿理想美的氛圍,使古典美術的理想美煥發了新的生命,上升到一種詩意盎然的崇高境界。《神秘的降誕》同樣也是波提切利利用宗教題材表達古典美術理想美的傑作。畫的頂部有十多個四肢修長的仙女手拉手圍成圓圈飛翔舞蹈,那快樂單純的運動中孕育著一種生機,畫的中部有一位可愛的孩子降生在棚子裏,母親在旁邊虔誠地祈禱,周圍有很多人也虔誠地觀望並充滿期待;棚子頂上有三位天使,她們的動作和表情充滿了宗教意味,似乎預示著即將降生的孩子與眾不同。此畫很好地體現了波提切利高超的運用線條的技巧。他是西方畫家中最善於運用線條並表現線條美的畫家之一,線條在他手裏是一種穿透性武器。他這種起源於堅實素描功力的線條顯得富有可塑性卻並不鬆弛,它使每個人物,每條發辮和每粒珠子都像浮雕那樣突出在畫麵上。另外,此畫的整個畫麵光潔無比而又十分堅實,這是由於畫家出色地運用了線麵結合的技法,從而使繪畫的立體空間感跟平麵裝飾感有機地結合起來。
波提切利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年中,疾世憤俗,心情極壞,很少有主顧請他作畫。當時的佛羅倫薩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世界,重要作品輪不到波提切利,次要任務又被年輕一代的畫家接去。波提切利很難找到訂單,經濟困難,生活得很不如意。不管怎樣,波提切利風格獨特的繪畫藝術,精致優美,畢竟代表著佛羅倫薩美術盛極而衰前的最後一次藝術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