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僧侶畫家安吉利科(1 / 1)

弗拉·安吉利科修士,原名喬凡尼·達菲埃索修士。他跟大多數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一樣,以寫實的手法來描繪和處理圖畫中的許多因素,包括解剖、衣褶、透視、背景部分的建築物等。他力求使新舊兩種不同的繪畫因素統一在自己的作品中,然而他不像馬薩喬那樣致力於塑造份量厚重的人物形體。《聖母領報》是安吉利科為佛羅倫薩多明我教派的聖馬可修道院繪製了的壁畫中的一幅很有特色的作品。此畫位於修道院主要樓梯旁邊的牆上,畫麵設色淡雅,馬利亞和天使的神態安詳並陷入沉思之中,馬利亞周圍的環境極其簡樸,以致除了馬利亞坐著的那隻圓形的木凳外別無一物,這種淡化細節的處理加強了畫麵的寧靜和聖潔。畫麵下端有題款:“當你經過這位無比聖潔的處女(指聖母)身邊時,別忘記向她致敬。”此畫正是以稚拙而充滿溫情的藝術魅力打動著觀眾的心靈。

另外,布魯奈萊斯奇式的柱廊雖然在透視方麵被描繪得準確而細致,可是其拱頂卻有意地被處理成相當低矮,以致如果畫中人物站立起來的話,拱頂所占有的空間就會顯得過於擁擠了。然而,在安吉利科的繪畫中,一切透視或技巧都是為他所癡迷的宗教內容服務的。正如瓦薩裏所說的那樣,安吉利科是一位樸素且最聖潔的人……他是最文雅、最有節製的人。他過著純潔平靜而超凡脫俗的生活……他的所有作品均顯得純樸。直到今天的意大利,人們不僅把安吉利科稱為“弗拉(Fra,意為神父),安吉利科”,而且有時還尊稱他為“皮托(Beato,意為神聖的),安吉利科”,“皮托”這個詞十分確切地點出了安吉利科繪畫的那種樸實無華並充滿宗教虔誠情感的藝術魅力。

關於安吉利科的確切生卒年代,現在似乎還無定論,然而因為他那天使般的繪畫,甚至在意大利語中,“安吉利科”即為天使之意,意大利人像尊重天使一樣對待安吉利科的藝術。《聖母子與聖徒們》是安吉利科為佛羅倫薩的聖馬可修道院繪製過的一幅大型祭壇畫,它在西方美術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西方宗教繪畫中,隻有安吉利科首創了一個重要畫種——“神聖的交談”,那便是把聖母、聖嬰和一群聖徒安置在同一個畫麵上,讓他們做出相互交談的親切姿態。安吉利科發明的這種畫種很快成為文藝複興時期美術讚助人和畫家們所喜愛的畫種。

安吉利科最初的畫風比較保守,1430年後,他迅速吸收了馬薩喬的新風格以及透視等新技法,在僧人的虔誠之外,又具有新時代氣息。在他的畫麵中,聖母、聖嬰和聖徒們都如同天國中的人物,畫家著重描寫這類形象的超乎凡人的“崇高”和“美麗”,因為在他眼裏的世界是沒有苦難災害的“淨化”了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