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潛心於透視原理的烏切羅(1 / 1)

保羅·烏切羅(1397-1475)以製作國際哥特式風格繪畫起家,後來他專心研究透視學並在這方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烏切羅原名保羅·迪·多諾,據說他是一位才華橫溢卻缺乏毅力的人,他在世時間很長,然而留下的畫作卻不多。他的子孫抱怨他把時間都花在研究透視上,瓦薩裏在其名著《傳記》中講到:烏切羅廢寢忘食地研究透視學,當有家人催他入睡時,他常說:透視學是多麼可愛的情人啊!烏切羅對透視學的迷戀帶有幻想色彩,這跟馬薩喬對透視學的冷靜而理智的態度不一樣。馬薩喬利用透視畫法使畫麵上的空間範圍明確起來,而烏切羅主要是利用透視關係把各種幾何形體妥帖而美觀地排列畫麵上。20世紀初立體主義畫家之所以對烏切羅的繪畫大感興趣,其原因也就容易理解了。

《聖羅馬諾之戰》是烏切羅一幅用“減縮透視法”繪成的,畫中的各種形體均為靜止不動的幾何形體,包括跌倒在地麵上的士兵和折斷的長矛等。畫麵洋溢著一種清新而難得的神話傳說和史詩氣氛。

祭壇底座圖畫《聖餅的奇跡》是烏切羅繪畫作品中最有特色的一幅,其別出心裁的構圖和充滿詩意和幽默感的藝術處理,引起了20世紀西方美術界的注意,雖然在當時不受教會歡迎。此畫取材於民間傳說:一個猶太當鋪老板逼迫一個勞苦的老婦人用一隻獻祭基督的聖餅贖回她的鬥篷。猶太老板把聖餅放在爐架上烘烤,聖餅噴出了鮮血,招致行政官破門而入,把猶太老板全家處以烙刑,並把老婦人吊死,後來由教皇親自把那隻聖餅送回祭壇,此事才算了結。此畫吸引後世畫家的是透視所引起的變形現象,當代美術家對烏切羅早在五百年前就已預見到的類似於攝影的廣角鏡頭所引起的變形,甚是推崇備至。有些美術評論家則認為,烏切羅是有意賣弄其透視法的高明,認為變形的地方正是透視畫法的缺陷所在。無論怎樣眾說紛紜,烏切羅在透視學方麵所做的貢獻是有口皆碑的,成就是卓絕不凡的。

與烏切羅同時代的畫家中,安德烈·德爾·卡斯塔尼奧(約1423-1457)在透視學方麵的研究也是很深刻的。不僅如此,他所塑造的人物,體積感和立體感超過了以往所有畫家。

卡斯塔尼奧與畫家多米尼科·威涅齊亞諾(Domennico Veneziano,約1420-1461)合作過。威涅齊亞諾是以細膩抒情畫風見長的畫家,他的姓名按意大利語的原意是“威尼斯的多米尼科”。他出生於威尼斯,1439年定居佛羅倫薩,在此期間,他熟練地掌握了佛羅倫薩畫派的藝術特色,而且仍然保持著國際哥特式美術風格的若幹因素,另外,他也從威尼斯畫派對色彩的敏銳感大受裨益,在光線與色彩的細膩表現方麵,威涅奇亞諾比他同時代的佛羅倫薩畫家就要棋高一招。

多米尼科·威涅齊亞諾的貢獻主要在色彩方麵,他力圖描寫客觀物象所具有的豐富的色彩關係,使它們在統一諧調中顯示出客觀的物象美。他是佛羅薩最早使用油畫技術的畫家之一,在運用銀灰色調方麵也頗有獨到之處。

《聖母子與四聖徒》是多米尼科·威涅齊亞諾很重要的作品。在此畫中,可以看到畫家在單純的形象裏配以變化多端而又十分統一諧調的色彩,使得此畫具有一種難得的魅力。另外,聖母的麵龐非常富有體麵感,人物表情也生動,那花飾斑瀾的服飾及豔麗的色彩,為此畫也增添了不少美感和效果。聖母那優雅的體態也在畫家筆下表現得非常柔美生動。威尼齊亞諾不愧為一位有所突破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