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水千山總是情1(1 / 3)

·自序·

找準人生的坐標

湯江峰

歲月如歌,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我改行做了20多年的編輯、記者,采寫200多萬字新聞科普作品,拿到60多本大大小小的獲獎證書;出版了一本20多萬字散文集《千江有水千江月》,騰迅微博粉絲11萬多;引來不少讀者和粉絲好奇,他們當中問得最多最感興趣的話題,莫過於當初為何棄醫從文,走上寫作之路的?

日前,我應中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院邀請,就“中國夢·我的夢”與學子們麵對麵交流,講講青春勵誌故事。我說,我算不上成功人士,既不是財富大亨,也非廟堂高官。隻是一路走來,憑借自身努力,加上諸多貴人相助,做了自己喜歡的事,僅此而已。我作的主題演講《找準自己的人生坐標——我的文學夢》,回答了這些提問。

坦率地說,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草根!一個沒有任何背景,出身卑微的鄉下人,祖祖輩輩幹的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活。年輕時,我就有很多離奇古怪的夢想,可謂躊躇滿誌。比方說,想當國家主席,想當將軍,想成為科學家……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想來想去,最終都是不切實際、一廂情願的幻想。做得最多的夢,就是鯉魚跳出“農”門,跨出關鍵的這一步。

1977年恢複高考製度,我是從泥巴地裏,卷起褲腳走進考場考上醫學院校的。身份的轉換,也是命運的轉機,換來了人生出彩的機會,我開始謀劃人生的未來,做自己想做的夢。

我認為,人生的追夢過程就是尋找自己人生的坐標,找到適合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而不是好高騖遠,眼高手低。

英語熱和玩笑話催生文學夢

我的出道並沒有冠冕堂皇理由,現實的刺激和玩笑的打擊占的比重較大。

首要原因是實習帶教老師的玩笑。30多年前,我在郴州地區人民醫院實習醫學檢驗,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化驗大小便和血液“三大常規”,每天看到的風景全是人體排泄的垃圾,我卻要睜大眼睛,尋找疾病的蛛絲馬跡。那時候,有一股子蠻大的熱情,多想為百姓解除病痛和疾苦,做什麼都熱情高漲,不怕苦不怕累,樂此不疲。

因手腳麻利,不偷懶,做事勤快,我深得帶教老師喜愛。生化室的帶教老師徐曼麗是檢驗科活潑元素,愛開玩笑。有一天,她當著眾人的麵,指著我說:“這伢子不錯,就是這份職業委屈了他。”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她笑道:“要是把我當女婿,人家問女婿幹什麼的?我說是醫院做三大常規的,會讓我沒有麵子。”

“沒麵子!”連徐曼麗老師也看不起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多年後,我一直在思考:今後,我還能做什麼事,會讓人有尊嚴而體麵?這念頭多少有些虛榮,或功利,但後來我對文學的堅守,卻是我發自內心的喜愛。

另一個原因則是當年興起一股“英語熱”刺激。那年月,年輕人求知欲強,很多人都以學英語、懂英語為榮,如饑似渴,蔚然成風,似乎說不出幾句英語單詞,不懂一些日常會話,就不能體現自己有學問有水平。而我另類,對學英語提不起興趣,一窩蜂似的“英語熱”,反而讓我對自己的選擇有冷思考。

我覺得學英語花費的成本太大,好多人還得從字母、音標,記單詞學起;用途也不太廣泛;學來學去,學的是“啞巴英語”,曉得寫,離開書本就說不出,也無法正常跟外國友人交談。而漢語,我們從小就有很好的基礎,拚音、對話、寫作,記事等等,使用的全是漢字,掌握了幾千字單詞,日常會話也明白流暢。與其消磨大量的時間學英語,還不如用同樣的時間鑽研漢語。我想,如能做到將漢字表情達意,應用自如,總比結結巴巴說英語要痛快得多。

我暗下決心,為自己做了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並立即付之行動。你們天天記單詞,讀英語;我就天天吟詠唐詩宋詞,鑽研平平仄仄;你們天天背《英語九百句》,我就天天看莎士比亞、屠格涅夫、歌德和白朗寧夫人十四行詩……一段時間後便見分曉,當他們用英語單詞和語法,練習遣詞造句時,我的散文、詩歌和新聞作品已陸續散見一些報刊雜誌了。

第六感覺告訴我,繆斯女神似乎在眷顧我這個文學追夢人。

閱讀和精讀給文學夢注入正能量

很多人說,我有夢想,有誌向,可我沒有實現夢想的舞台,不能怪我?!我不這樣認為,一個人有夢想,就得找到鋪墊夢想起飛的跑道,找到助飛的推進器。

有了文學夢,夢裏千百回,如不落實在行動上,隻能變成空想或幻想。如何給夢想注入正能量,插上飛翔的翅膀?我的體會是:多讀。這是助推夢想的加油站。人生閱曆的豐富,就是我們常說的經曆多,看過多少景,走了多少路,越過多少坎,這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過程,很直接。但人的精力和時間非常有限,你不可能事事親曆親為。而閱讀則是間接地了解社會,開闊視野的另一扇窗口;而引領我們另眼看世界的都是眼光獨到、心有靈犀的偉大作家和詩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資訊並不發達,報刊雜誌不多,網絡也隻是一個遙遠的夢。文學期刊非常紅火,什麼刊物都能發行上十萬冊。醫院閱覽室幾本文學雜誌《十月》、《詩刊》、《收獲》、《花溪》等,我翻了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