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城戰役慘敗後,1943年9月30日,日本軍部製定了“新作戰政策”,主要是構築新防線,重兵防守臘包爾。日本軍部認為,美軍可能會進攻肖特蘭島或者希瓦澤爾島,從來沒有想過美軍會跳過其他島嶼而進攻布幹維爾島的奧古斯塔女皇灣。
古賀峰一決定用航空母艦艦隊的艦載機支援臘包爾,要求艦載機與第11航空艦隊的岸基飛機,聯合轟炸盟軍的補給線,遏製盟軍的攻勢,這就是“呂”號作戰計劃。這個新的作戰計劃太簡單了,然而,由於古賀峰一猶豫不決,這個計劃被耽擱了。
古賀期待著與尼米茲進行決一死戰,相信日海軍艦隊一定能戰勝美太平洋艦隊。
為了迷惑日軍,美軍於10月5日至6日向威克島發動了空襲。古賀把美軍的這次行動認為是進攻威克島的火力準備。偵察兵向古賀報告說,珍珠港停有4艘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美軍快進攻了。
其實,美軍正在進行軍事演習罷了。古賀把聯合艦隊由特魯克開往埃尼威托克,準備與美艦隊決一死戰,結果等了一個星期,也沒有發現美艦隊,隻好失望地返回特魯克。
不久,古賀發動了“呂”號作戰計劃。
在努美阿和瓜島舉行的南太平洋會議上,尼米茲將布幹維爾戰役視為次要的“鞋帶”計劃。尼米茲正準備在中太平洋上順著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發起進攻,將調動很多兵力。
尼米茲認為古賀不會把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放在北所羅門群島,所以哈爾西隻需使用好第3艦隊就能使布幹維爾登陸戰成功了。
尼米茲還擔心,把艦艇調給哈爾西,將無法及時調回供吉爾伯特群島登陸戰使用。
參加布幹維爾登陸戰的兩棲兵力都得到了飛機和艦炮的火力支援。
盟軍的第一步是轟炸臘包爾,第二步是對布幹維爾機場進行轟炸。執行這些任務的是所羅門航空隊,由美國的飛機和英國飛機組成。1943年10月,所羅門航空隊對臘包爾進行了大規模的轟炸。古賀認為,臘包爾是盟軍重點攻擊的對象,連忙調集了很多戰鬥機前來防禦。
盟軍轟炸臘包爾是為了轉移日軍在布幹維爾的兵力。接著,日軍位於布幹維爾的5個機場都遭到了轟炸。結果,把日軍的5個機場徹底摧毀了。
如果不事先轟炸這些機場,登陸奧古斯塔女皇灣的盟軍可能會遭受日機的轟炸,使登陸奧古斯塔女皇灣比瓜島登陸更容易受到轟炸。臘包爾和卡維恩兩處基地在美軍的大規模轟炸後很快就修複了,可以隨時對布幹維爾的日軍提供空中支援。
11月1日,所羅門航空隊的實力越來越強大了,能夠在奧古斯塔女皇灣的上空提供有效的掩護,使美軍的登陸部隊在布幹維爾的進展不會受到日機的轟炸和掃射。
另外,美海軍戰艦對航程能夠到達布幹維爾的日軍各陣地進行毀滅性炮擊,也對美軍登陸的地點起到了隱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