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流行學及人群防治(2 / 3)

由調查結果可見隨年齡增長,立體視銳度異常者增多,各年齡組患病率有非常顯著差異,即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在檢查中我們發現,老視者如不戴老視眼鏡多不能辨認圖形,而戴了老視眼鏡後,雖可辨認圖形,但大部分人識別速度較慢,不能在10分鍾內通過檢查,而且檢查後訴說有眼脹痛、頭暈、惡心等視力疲勞症狀,顯然,立體視銳度與調節有密切關係。

3.在立體視銳度異常的143人中,視力正常但立體視銳度異常者,亦占有一定比例原因不明,在檢查中,我們還發現,立體視銳度正常與否和被檢者的智力高低有關係。文化素質較高的,多為正司機,理解能力強,識別速度快,反之,需多次交待方能配合檢查,而識別速度較慢。

東南大學教職工112例癌症分析

每年世界癌症新發病估計為635萬,其中中國占100萬,它嚴重地危害著人們的健康和生命。自1993年1月-1994年12月期間,東南大學教職員工中就有112例癌腫患者,現報告如下。資料收集

資料來源醫院院長室和保健室有關記錄,出入院登記冊及部分病曆,有關撫恤金及職稱資料,和對許多患者及患者的家屬,醫院老東大醫師及部分職工的采訪及去專科醫院對個別有疑問的病例作了調檔核實。

討論

我校癌症病例與南京有關統計資料有差異,據李氏統計,本市男性前4位癌腫依次為胃癌、肺癌、肝癌、食道癌;女性前4位癌腫依次為骨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

本組高級職稱43人,占總數的死亡於59歲以下32例,占癌症總死亡人數54.24%;現存活53例,占全校在職及離退休人數的18%可見癌症發病率高嚴重地威脅著中年教師的健康。這與他們工作負擔重、經濟壓力大,忽視保健分不開的。

我校21例肺癌患者有吸煙史者17例,占80.9%;可見吸煙與肺癌有密切關係,15例肝癌患者中有14例,占93.30為乙肝患者;不難看出原發性肝癌絕大部分為乙肝患者。

癌腫預後好壞除與其病種有關以外,還與發現早晚,處理是否及時、徹底有明顯關係。我校預後最佳的是甲狀腺癌。4例患者術後狀況均良好。其中1例蔡某為乳頭狀腺癌,她1967年在寧作甲狀腺大部切除,翌年在滬作2次手術,將氣管前後及頸靜脈中下部淋巴群行大清掃,病理證明有少數淋巴結確已轉移。由於手術做得徹底,故術後26年患者仍然體健。我校乳腺癌10例,占女性腫瘤27%;現存活者90%,這與定期自查和普查分不開。由於及早發現及,時手術,故預後較佳。我校宮頸癌及子宮癌發病率低,與我校一直堅持定期普查,使患子宮肌瘤,宮頸糜爛及陰道塗片可疑者得到及時處理分不開。

癌症的發病與精神因素有密切關係,如黃某由於婚變精神不振,加之長期勞累,飲食不規律,又飲酒,原有乙肝最終誘發肝癌,這位年僅35歲的副教授從確診到死亡僅僅3個月。

癌症除常規治療以外,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亦很重要,例如我校嶽某,1978年體檢發現肺癌,開胸探查病理進一步證實為小細胞肺癌,雖未能手術根治,但經化療、放療等規範治療,並堅持氣功鍛煉,患者至今已渡過16年。

由此可見,為了減少癌腫生和發展,降低死之率,通過加強對乙肝的防治,規勸人們戒煙,不要酗酒宣傳多吃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堅持定期普查,防患於未然,以及通過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等方法,醫務工作者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大學生胸痛病因分析

胸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引起胸痛的原因很多。臨床上胸痛的病因多見於內科呼吸係統疾病。但在學校這樣一個特定人群中,引起胸痛的原因與臨床有所不同,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本文統計了我院1990年以胸痛為主訴就診的大學生患者共136例,其中男103例,女33例,男女之比為4:1。這些患者中有些症狀、體征、病因明顯,經1-3次就診即能明確診斷,如外傷胸痛,呼吸係統疾病引起胸痛等,有些患者經多方麵檢查,無1例陽性,對於這部分人進行追蹤觀察,詳細詢問病史及了解生活史,能明確診斷者即慎重診斷,不能明確診斷者或引起胸痛的不明原因病例均列為其他類型,如心肌炎、胃潰瘍、過度換氣綜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