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宗之死(上)(1 / 2)

卑賤與神聖從來都是相對的,有的人天生卑賤,有的人天生富貴;有的人後天貧鄙,有的人後天至聖。命運是個什麼鬼誰也說不清楚,就連那些被稱為能夠觸摸命運的星命術士數百代人也沒有研究明白這個問題。教宗冕下的經曆更是一段命運的傳奇。

他本是一名教堂收容下的孤兒,因為相貌醜陋,始終沒有好人家願意收養。十五歲時因為能夠通背教典,被送入聖教所擔任書記員,也就是所謂的圖書管理員,瘋狂迷戀上了吟遊詩人們創作的傳奇作品,二十歲時離開聖教所,舍棄了在外人看來正兒八經的終老鐵飯碗,成為一名最普通的雲遊教士,同年十分可恥地加入了一個偏遠地方的傭兵組織,成為一名兼職牧師。

五年後,因為傭兵組織在一次任務中全軍覆沒,隻因他那雲遊教士的身份逃過一劫,來到一個偏遠村鎮擔任廢棄教堂的小牧師,一幹就是十年。

十年間,作為鎮上唯一識字的人,他擔任著整個鎮子的傳教士,傳播信仰,教授知識,先後送出了十名優秀教士,被提拔到一個小城,擔任洗禮牧師。

五年之後,小城的傳教牧師病故,他便自然而然地成了這個小教堂的傳教牧師。這一幹又是十年。第十個年頭,參加十年一度的地區教典講義大會,被地區主教相中,成為了地區主教的書記官。

三年後,地區主教提拔為大主教,推薦他擔任地區主教。又過了兩年,大主教因為得罪了一名紅衣主教,他也受到牽連,卸任地區主教。成為一名苦修士。

也許是至高者看到了他的虔誠,也許是豐富的人生積累使他參悟到了教典的真義,他以六十歲高齡受到至高者的天光灌體的洗禮,在他受洗那天,神國之門大開,天音繚繞,似乎是至高者的聖體親至,賜給他一片金色楓葉。

就這樣,他成為了年齡最高的教廷聖子,教宗的聖位繼承者之一。邁入了紅衣大主教的至高行列。八年間,他作為苦修士一方的紅衣主教代表,整理完善了曆代苦修士的修行法門,存精除弊,為後來者打開了修行的方便之門,使苦修士的隊伍變得空前壯大。因此他成為數百年來唯一一個可以參悟第十三本教典的苦修士樞機大主教,從此接觸了命運之門。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那個被稱為命運之門的第十三本教典似乎對他格外的偏愛,教廷中有數百個曆史遺留下來的命運懸案,竟然被他在一年時間內解開了三十七個。這個記錄是前無古人的。

時年,教宗冕下卸任,他以絕對優勢毫無懸念地坐上了那數億信眾心中的聖座。在他戴上日月聖冕的那一刻,天國之門再次洞開。天空中一顆閃耀在神國內的星辰變得格外明亮,新任教宗就此確立了自己的命星。但是除了教宗,沒有人知道那顆命星帶給了他什麼樣的力量。但他的境界一路高歌猛進,一夜之間連破數境,跨過了世人夢寐以求的神聖領域——命運之側。

這是連前任教宗都未能觸摸到的至高境界。他也是近百年來,第一個誇入這一境界的凡人。其實命運之側的提法都是來自那些自命不凡的星命術士,而這一境界也僅僅是理論存在。什麼叫理論存在?就是曆史可考,但近代人從未見過,隻能從史詩中找到一些痕跡。那教典內的十二個二號人物無不達到了這一境界。

當然,這不是說隻有他們達到了這一境界,通過教宗的授冕儀式可以推論,那些在第十三篇教典中,被至高者語焉不詳、點亮了神國星辰的存在都是這個境界的人。他們已然超脫命運之外,或者說他們掌控了自己的命運。

作為新任教宗,而且已經近七旬高齡的不平凡老人,他始終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至高者會偏愛他這樣一個人。在眾多紅衣大主教中,甚至在十三名樞機大主教中,他不是最有天賦的那個,也不是最有政治頭腦的,更不是最虔誠的那個。

他自認為至高者沒有任何理由讓他來成為世間的牧首。甚至那三十七個命運的懸案他都覺得是運氣使然,因為他相信,隻要是有人肯花時間把聖教所裏那些被棄之如糟粕的吟遊詩都翻看一遍,不難發現這些懸案的線索。而苦修士的修行法門,他也是因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多一些,結合年輕的時候那段很黃很暴力的傭兵生涯,發現一些顯而易見的修行規律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難。當然,這些話是不足為外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