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李純得理不饒人,敢造皇帝的反,是絕對沒有好果子吃的。李純下詔將李錡和他的兒子李師回斬於城西南大柳樹下,並且削奪了李錡的宗籍。李錡死的時候六十七歲。
按照慣例,大臣叛亂被殺,家屬女眷都要沒入宮掖,實際上成了皇帝的奴婢。李純在李錡的那幫妻妾中發現了姿容豔麗的杜秋娘,當下就將她納入宮中。
杜秋娘無所謂他的男人是李錡還是李純,重要的是這個男人要疼她愛她,失了節又如何,貞節牌坊從來就不是給秋娘這類薄命紅顏立的。李純還真沒虧待過秋娘,隻是從來沒有給過秋娘一個正式的名分,原因可能是秋娘的歌伎出身。
當初唐高宗李治要立武則天為後的時候,群臣就以武則天家出素族為由竭力反對,李純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畢竟為了一個女人得罪朝臣,太不劃算。
杜秋娘雖然出身歌伎,但她卻絕不是個花瓶,她也是有些政治才幹的。李純性格剛毅,他打算以重典治天下,秋娘知道後就勸李純:“仁者無敵,當以仁德治天下,古之盛世,周成康、漢文景,皆可以為陛下所效仿,不宜學秦朝暴政。”李純沒想到這個小娘子居然有如此政治見識,大為歎服。
從杜牧的詩序來看,杜秋娘做過唐穆宗李恒的兒子李湊的保姆兼文化課老師。唐朝後期政局非常混亂,等到李湊長大之後,唐朝已經換了三個皇帝:憲宗李純、穆宗李恒、敬宗李湛,這時候的皇帝是文宗李昂。杜秋娘真的很有兩把刷子,在她的諄諄教誨之下,李湊不僅飽學,而且人品賢良,在朝野中聲望甚高。
自古做皇帝的,誰都不願意有人威脅到自己的帝位,皇權至高無上,容不得他人染指,至親至愛也不行。李昂盯上了李湊,正好大太監王守澄的狗腿子鄭注摸透了李昂的心思,上書誣告李湊,說他想當皇帝。
李昂在盤算:李湊是自己最年長的弟弟,而自己的兒子都太小,萬一自己早死,難說李湊不敢奪位,就下詔貶李湊為巢縣公。隨後李昂又假惺惺地安慰李湊,說什麼國法如此,兄弟你也不要怪哥哥太無情了。李湊無兵無權,隻好讓哥哥當猴子玩弄。
李湊落了架子,她的保姆杜秋娘自然跟著倒黴,被朝廷放還金陵養老。杜秋娘一生漂泊慣了,視榮華富貴如狗屎,說走便走,是非之地,離遠點也好。這一年是唐太和十年(836),這時距秋娘被沒入宮,已經整整三十年了。
秋娘也老了,關於秋娘還鄉,杜牧寫得非常煽情:“四朝三十載,似夢複疑非。潼關識舊吏,吏發已如絲。歸來四鄰改,茂苑草菲菲。清血灑不盡,仰天知問誰。”
秋娘出宮的時候,看樣子是沒帶什麼錢財,到了家鄉,因為沒錢,隻好到素昧平生的鄰居家討一碗飯充饑。她的家人應該都過世了,這個世界上隻有她一個人,默默地看著藍天、白雲,數著忽而南來、忽而北往的大雁。
也許她經常北望,遠眺長安,那人世間最尊貴的皇宮,那裏有她一生都難以抹盡的、刻骨銘心的記憶。這些記憶都化做一片片雲朵,飄散在空中,慢慢地散去,不留一絲歲月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