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李豫聽說女兒回娘家了,非常高興,急忙讓升平進來。升平見著李豫,撲到老爹懷裏泣不成聲:“父皇,大事不好,有人要造反了!”女兒這話把李豫嚇了一大跳,當場就愣了,有人造反?誰要造反?安祿山還是史思明?
李豫問:“寶貝,誰要造反?誰如此膽大?!”升平就把剛才郭曖對她說的那些話添油加醋地又回了一遍,不把郭曖狠狠地整一頓,她出不來這口惡氣。
升平這邊還等著父親發怒,然後下詔發兵去郭府捕拿郭曖,治他個謀逆大罪呢。李豫卻長歎一聲,坐了下來,低頭不語。升平急了,問李豫:“父皇沒聽到女兒的話嗎?郭曖要造反了!”
李豫苦笑了一聲:“寶貝,實話對你說吧,如果這話換是別人說的,朕保證他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可偏偏是郭家人說的,朕看這事就到此為止吧。”
升平大為不服:“憑什麼?難道他老郭家不是我李家的臣子?”
李豫又搖頭苦笑:“傻孩子,郭曖其實說的是實情,以郭子儀的能力、威望,如果他在安史之亂後有稱帝之意,一呼即可百應,這大好河山肯定要換成郭姓,父皇和你們隻有靠邊站,喝西北風去了。”
還沒等升平繼續鬧下去,有人來報郭子儀上朝代子請罪來了。原來郭子儀已經聽說了兒子和兒媳婦吵架的事情,最讓郭子儀生氣的是,郭曖居然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郭子儀一世忠名,豈能敗壞在這個小畜生的手裏。
老令公立刻命家人將郭曖綁了,聽候發落,自己急忙入宮見駕,和郭曖撇清關係。這話可不是隨便說的,萬一傳到坊間,三人成虎,自己的英名算是毀了。
李豫見郭子儀來了,先讓升平入宮找母親崔貴妃避一避,即使郭子儀有什麼不是,也輪不到兒媳婦看老公公的笑話。升平去後,李豫請郭子儀進來說話。郭子儀進殿後,伏地痛哭:“老臣教子無方,致逆子郭曖狂悖無禮,敢辱及公主,並出忤逆之言,罪不容誅。請陛下正郭曖之罪,以肅國法。”
郭子儀話說得倒是輕鬆,但李豫卻根本沒往這方麵想,讓他殺了郭曖?拉倒吧,郭子儀願意,他還不願意呢。這門親事當初可是他定的,如果殺郭曖,豈不是向天下人承認自己識人不明。
而且他還不知道郭子儀這話是掏心窩子的,還是僅僅是場麵話?如果是後者,李豫平白開罪了郭子儀,那以後有他好罪受了,他知道一個忠誠的郭子儀對他來說是什麼意義。這等傻事李豫可做不出來。
李豫這回沒端皇帝的架子,隻是以親家的身份,和顏悅色地與郭子儀談家常:“令公也是,這隻是小夫小妻間的閨房閑氣,過了這陣也就沒事了,何必如此興師動眾?鄉裏有話:‘不癡不聾,不作家翁。’家事是最難斷的,越管越亂,朕已經勸了升平,回頭讓郭曖入宮,朕和女婿談談,這事也就結了。”說完,李豫就笑了。
郭子儀一聽,心裏一盤算,皇帝說的還真在理,把這事鬧大了,於己於人都沒有好處,反而傳出家醜,讓外人笑話。郭曖再不成器,總是自己的兒子,沒理由因這等閨房瑣事要了兒子的命。既然皇帝都說了,郭子儀也就順水推舟,不順竿爬的才是傻子。
郭子儀謝了恩,便告退還家。回到府中,郭子儀立刻將郭曖拎了出來,氣呼呼地瞪著郭曖。郭曖知道自己給父親添了亂,心中有愧,低頭不語。郭子儀大喝:“畜生,瞧瞧你這點出息,我的一世忠名差點被你給糟蹋了,像是我郭家人幹的事麼?皇帝寬宏大度,不計較你的忤逆之言。但你逃得過國法,卻休想逃得過家法。”
說完,郭子儀命家人將郭曖按倒在地,狠狠賞了兒子幾十殺威棒,算是對郭曖的懲罰。郭曖一邊吃打,一邊直叫晦氣。但這頓棍子如果是皇帝打的,郭曖照樣不服氣,但這棍子是老爹賞的,郭曖隻好自認倒黴。
沒多久,升平公主也從宮中回來了,升平這回總算知道了郭子儀的分量,她本以為自己是皇帝的女兒,夠牛的了,哪知道老公的腰杆比自己還硬,那還能說什麼?以後好好過日子就是,難道真要和郭曖離婚?
此後升平公主的脾氣收斂了許多,對內敬愛丈夫,對外孝敬公婆,成了一位賢妻良母。說到郭曖和升平的兒女,有一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就是他們的女兒郭氏。郭氏長大之後,因家世高貴,兼德才俱備,被唐德宗李適選為皇孫廣陵王李純的王妃,李純是誰?就是唐史上有名的憲宗皇帝。
後來郭氏給李純生下了長子李恒,也就是唐穆宗。郭氏一生尊貴至極,做了十四年的皇後、四年的皇太後、二十年的太皇太後。可惜後來以皇太叔身份繼位的唐憲宗幼子李忱,因為其生母鄭氏和郭氏有過節,李忱對這位庶母百般刁難,最後將郭氏活活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