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行魚水之歡,劉盈倒是很愛這位外甥女皇後,因張嫣長的比較隨父親張敖,劉盈常戲稱張嫣為“張公子”。看到張嫣受寵,劉盈其他的嬪妃大吐酸水,醋得不得了,經常在外麵嚼舌頭,說張嫣的壞話。

張嫣可不是個花瓶擺設,也是有真才實學的。秦始皇嬴政焚書坑儒後,曾下令民間不許私藏圖書,違者誅其族,史稱“挾書律”。劉邦建漢後,並沒有廢除這項極不合理的法令,直到漢惠帝劉盈時,才廢除“挾書律”。直接導致廢除“挾書律”的,竟然是小皇後張嫣。

張嫣喜歡讀書,劉盈吃飽了沒事,便取笑張嫣:“你怎麼也學起儒生來了?沒聽說過秦始皇焚書坑儒之事?”張嫣合書笑答:“妾曾經聽父張敖說過,秦朝之亡,多半由此,弊法實不足效。陛下是個明君,怎麼也學起秦始皇來了?妾為陛下覺得可惜哦。”劉盈聽著有理,便下詔廢除了“挾書律”,此後民間大興藏書熱,促進了民間文化的繁榮,這實在要感謝張嫣的善言。

可惜劉盈的命數太短,僅僅當了七年的皇帝,就崩了,張嫣十四歲便成了寡婦。在劉盈入殮時,張嫣哭得死去活來,惹得宮中一片淒淒慘慘。國不可一日無君,呂太後便立劉盈和嬪妃生的兒子為皇帝,自己臨朝稱製,做起了有實無名的女皇帝。張嫣年齡小,但名分還在,呂雉專政後,張嫣仍居中宮,稱孝惠皇後,並以母親的身份撫養少帝。

張嫣和婆婆(外婆)呂太後的關係很好,呂太後跟劉邦學會了“厚黑學”,為絕後患,打算誅殺異姓功臣。幸虧張嫣苦勸,這才作罷。呂太後做了八年的“皇帝”,在老太婆臨要走的時候,曾經要求張嫣在她死後,可臨朝稱製,有曲逆侯陳平和絳侯周勃輔佐,當無大事。張嫣應該知道此時呂家公侯滿門,兼有兵權,劉氏宗室早就恨之入骨,雙方早晚要翻臉,犯不著和呂家走得這麼近,便堅決不從。

果然,呂太後死後沒多久,呂祿、呂產等人便圖謀作亂,企圖推翻劉家天下,取而代之。呂氏不過是借著太後的光,爬到高位,便想奪權,漢朝宗室和勳貴大臣哪個也不會答應,呂家要得了勢,他們算幹什麼的?

在劉章、陳平、周勃等人的合力之下,撲滅了呂氏的叛亂,廢掉呂氏卵翼下的少帝劉弘,誅殺呂氏族人,迎立高祖次子代王劉恒,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文帝。

漢文帝的仁名是傳誦至今的,文景之治也不是吹出來的,但劉恒萬事諸好,唯獨對前皇後張嫣的態度上,做得有些過分。劉恒剛當上皇帝,便將張嫣趕出長樂宮,遷入北宮,幽禁起來。甚至張嫣打算收拾一下私人衣物,都被狗腿子們給擋住了。

到了北宮,才發現這哪裏是人呆的地方?張嫣和幾個貼身侍女被關在了宮內的一間密室內,不許隨意進出。狗腿子們在密室上打通一個洞,她們的飲食起居全都由這個洞進出,並派兩個老宮女把門。

都說太太死了壓斷街,老爺死了沒人抬,張嫣失了勢,宮中那幫勢利眼便落井下石,經常來北宮找張嫣的麻煩,甚至劉恒最寵愛的慎夫人也跑到北宮,要與張嫣比比美色,可惜輸了,被人譏笑為孔雀見鳳凰。對此劉恒也裝聾子,不聞不問。張嫣雖然行同囚犯,但她的美名卻不是一個小小的宮院可以攔住的。

北方匈奴也知道孝惠遺孀是個絕色美女,號稱中國漢奸始祖的中行說為了討好匈奴主子老上單於稽粥,便添油加醋地向稽粥介紹張嫣的美貌。這老家夥果然動了心,寫信給劉恒,要求漢朝把張嫣送到匈奴,做他的閼氏。

張嫣再失勢,身份還在,此事事關大漢國體,誰丟得起這個人?劉恒便派使者去匈奴糊弄老上單於。老上單於問漢使:“我早聽說孝惠皇後豔麗無雙,是不是真的?”

漢使當然不會說真話,開始放空炮:“單於聽哪個王八說的?沒有這事。孝惠皇後貌醜賽東施,臉大發黃,還有黑斑。”稽粥笑罵:“拉倒吧你,孝惠皇後好歹是你們家國母,哪能如此汙蔑。”不過稽粥到底沒有得到張嫣,繼續在塞外打獵。

從劉盈死後,張嫣就這樣默默地存在於這個冷漠的世界上,已經二十九年了,沒有人知道她在想什麼,她也不會告訴任何人。漢文帝後元年(前163),四十一歲的張嫣得了肝病,沒多久就去世了。據說張嫣臨死前幾天,曾夢到丈夫劉盈在空中召喚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