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春季為何渾身疼痛?(1 / 1)

綿綿春雨,春季養生正當時。春季萬物複蘇,身體的各項機能也處於較活躍的狀態,加強春季養生保健措施,對身體有莫大的好處。不少女性因為久靜少動,不少人肩酸背痛,出現這樣那樣的毛病。春季裏,女性如何進行骨骼保健?

骨質疏鬆症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是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發病多緩慢,個別較快,有骨骼疼痛、易於骨折的特點。臨床上以疼痛、身長縮短、易骨折、呼吸功能下降為主要症狀。

女性的骨質疏鬆症發病率較高,三四十歲甚至20多歲的女性,都有可能患此病。春寒料峭,不少女性為取暖、避雨而極少運動,為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埋下“定時炸彈”。

專家支招:

1、調整飲食結構,避免酸性物質攝入過量。

2、吸煙會影響骨峰的形成,過量飲酒不利於骨骼的新陳代謝,喝濃咖啡能增加尿鈣排泄、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攝取過多的鹽及蛋白質也會增加鈣流失。

3、運動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進行戶外運動及接受適量日光照射,有利於鈣的吸收。運動中肌肉收縮、直接作用於骨骼的牽拉,有助於增加骨密度。

4、防止缺鈣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加重體質酸化。

5、在春天,上午10時至下午3時的陽光最好。其中,上午10時至11時曬太陽最好,紫外線偏低,使人感到溫暖柔和,可起到改善肌膚微循環的作用,老年人尤其要在這段時間多曬太陽。此外,曬雙腿能很好地驅除腿部寒氣,有效緩解小腿抽筋,而且能加速腿部鈣質吸收,讓雙腿骨骼更健壯。

頸椎痛者初春不要穿低領服

頸椎病是因頸椎間盤退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以頸肩痛,放射到頭枕部或上肢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出現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以致四肢癱瘓。

以往頸椎病等大多是40歲以後才出現,現在不少職業女性,20多歲就常說頸肩疼痛、手臂麻木、頭暈等。這是因為頸腰活動少、長時間伏案工作而導致的,血液循環不暢,則引起頸椎和腰椎病變。

專家支招:

1、春天的氣候反複無常,女性穿低領或無領衣衫,容易使寒濕之邪直中頸部,使頸部肌肉痙攣,誘發頸椎病。因此,最好不要太早穿低領衣服,要注意護頸保暖。另外,春天是調養頸椎病的黃金時節,應多做保健調理。還應調整枕頭與睡眠體位,可取側臥位,或仰臥位,不宜俯臥。

2、糾正工作中的不良體位。不斷改變頭部及頸部體位,避免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工作時間較長時,要定期遠望。調整桌麵高度與傾斜度,使之與身體相適應。

3、做自我牽引。雙手十指交叉合攏,舉過頭頂放於枕頸部,將頭後仰,雙手逐漸用力向頭頂方向持續牽引5~10秒,連續3~4次,可起到緩解椎間隙壓力的作用。

4、佩戴簡易頸圍,可限製頸部過度活動,同時起到頸部支撐作用。頸圍的製作,用硬紙殼剪成高領狀,使之高度與頸部相適應,外包絨布。

春季多風邪腰腿要保暖防潮

冬季腰部活動較少,易造成腰部肌肉鬆弛和萎縮,在春季突然活動增多,則容易誘發腰痛。

春季是多風的季節,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且善行而數變”,意為風邪是外感致痛因素,且致病有遊走竄行的特點,疼痛不僅局限於腰腿部,同時伴有全身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的症狀。一些慢性腰腿痛患者,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對春季多變天氣的適應很難,致使慢性病複發或加重病情。

專家支招:

1、注意保暖、防潮。中醫認為:“寒勝則痛,寒主凝滯,氣血不通,經脈不暢,不通則痛”,因此生活起居、工作學習的環境要溫暖、幹燥。

2、工作或運動時,要采用正確的姿勢。不良姿勢會造成腰椎部位的各種損傷,姿勢正確可減少人體骨關節、肌肉、韌帶的磨損。如:搬取重物時先雙膝屈曲下蹲,然後再搬取重物則不易損傷腰部。

3、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坐姿良好可使腰骶部韌帶、肌肉等不受到過度的牽拉,使腰椎乃至整個脊柱保持正直。坐位工作1小時後,應站起來踢踢腿,伸伸懶腰。

4、不睡過軟和過硬的床。硬板床睡上去不舒適,軟床睡上去又易引起脊柱的變形,時間長了就會出現腰酸腿痛。最合適的床,是在木板床上加個5~10厘米厚的床墊。

5、健康飲食。對於因過度肥胖導致的腰腿痛,治療措施之一就是要節製飲食,減輕肥胖給腰椎帶來的負擔。

6、加強鍛煉,有病早治。中老年人平時可跑步、做保健操、打太極拳等,以此增強骨關節的活動度、肌肉韌帶的耐久性,使關節骨得到充分的營養。如果腰部等偶然扭傷,需及時徹底治療,防止轉成慢性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