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怎樣突破偏執型性格缺陷(1)(1 / 3)

1.偏執性性格缺陷的含義及其表現

偏執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為人格障礙類型之一。據調查資料表明,具有偏執型人格障礙的人數占心理障礙總人數的5.8%,由於這種人少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偏執行為持否認態度,實際情況可能要超過這個比例。

偏執型人格其行為特點常常表現為:極度的感覺過敏,對侮辱和傷害耿耿於懷:思想行為固執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狹隘;愛嫉妒,對別人獲得成就或榮譽感到緊張不安,妒火中燒,不是尋釁爭吵,就是在背後說風涼話,或公開抱怨和指責別人:自以為是,自命不凡,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慣於把失敗和責任歸咎於他人,在工作和學習上往往言過其實;同時又很自卑,總是過多過高地要求別人,但從來不信任別人的動機和願望,認為別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確、客觀地分析形勢,有問題易從個人感情出發,主觀片麵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懷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這種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與朋友、同事相處融洽,別人隻好對他敬而遠之。

這類人總是將周圍環境中與己無關的現象或事件都看成與自己關係重大,是衝著他來的,甚至還將報刊、廣播、電視中的內容跟自己對號入座。盡管這種多疑與客觀事實不符,與生活實際嚴重脫離,雖經他人反複解釋也無從改變這種想法,甚至對被懷疑對象有過強烈的衝動和過激的攻擊行為,從一般的心理障礙演繹成精神性疾病。

因此,具有猜疑性格缺陷的人,如果不能及時、主動地矯正自己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則會因環境變化、人際關係緊張、工作生活不順心,加上激烈的精神刺激等因素,而誘發為精神疾病,甚至對家人和社會造成損害。

偏執型人格的特征為:

1)廣泛猜疑,常將他人無意的、非惡意的甚至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歧視,或無足夠根據,懷疑會被人利用或傷害,因此過分警惕與防衛。

2)將周圍事物解釋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陰謀”,並可成為超價觀念。

3)易產生病態嫉妒。

4)過分自負,若有挫折或失敗則歸咎於人,總認為自己正確。

5)好嫉恨別人,對他人道錯不能寬容。

6)脫離實際,好敵對,固執地追求個人不夠合理的“權利”或“利益”。

7)忽視或不相信與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觀證據。因而很難以說理或事實來改變患者的想法。

患者的症狀隻要符合上述項目中的三項,方可診斷為偏執型人格障礙。

2.改變偏激性格是為人處世的需要

性格和情緒上的偏激是一種心理疾病。它的產生源於知識上的極端貧乏,見識上的孤陋寡聞,社會交往中的自我封閉意識,思維上的主觀唯心主義等。

性格和情緒上的偏激,是為人處世的一個不可小覷的缺陷。偏激的人看問題總是帶著有色眼鏡,以偏概全,固執己見,鑽牛角尖,對別人善意的規勸和平等商討一概不聽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成天抱怨生不逢時、懷才不遇,隻問別人給他提供了什麼,不問他為別人貢獻了什麼。人們交朋友喜歡“同聲相應,意氣相投”,都喜歡結交飽學而又謙和的人。老是以為自己比對方高明,開口就梗著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無理也要勝三分的主兒,誰願和他打交道?所以偏激的人大多人緣很差。

性格和情緒上的偏激是一種心理疾病。它的產生源於知識上的極端貧乏,見識上的孤陋寡聞,社會交往中的自我封閉意識,思維上的主觀唯心主義等。對此,隻有對症下藥,豐富自己的知識,增長自己的閱曆,多參加有益的社交活動,同時,還要掌握正確的思想觀點和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克服這種“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偏激心理。

一個人有主見,有頭腦,不隨人俯仰,不與世沉浮,這無疑是值得稱道的好品質。但是,這還要以不固執己見,不偏激執拗為前提。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世,頭腦裏都應當多一點辯證觀點。死守一隅、坐井觀天,把自己的偏見當成真理至死不悟,這是為人處世的大忌,如果不認真糾正這種錯誤,就很有可能會使自己誤入人生的歧途而轉不出身來。

3.舍棄唯我獨尊、在人群中尋找力量

緊緊地擁抱你的朋友,學會在人群中尋找自己成功的力量;緊緊地擁抱你的朋友,但是你必須更緊地擁抱你的敵人。

有位動物學家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奧蘭治河兩岸的羚羊群進行過研究,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東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也不一樣,每分鍾要比西岸的快1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