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遠揮手:“鄉親們再見!”
簡簡單單的對話,卻透著濃濃的情誼。楊誌遠在鄉親們的揮別中,來到停車場,上了車。楊誌遠在後座,竟然發現有好幾盆茉莉花。楊誌遠問邵武平:“誰送的?”
邵武平說:“是古鎮的鄉親們,不知道名字,放下茉莉花就走了,說你肯定會喜歡。”
楊誌遠俯身抱起了一盆茉莉花,不由地想起當年自己體育館說的那句話:不離不棄,鄉親們若不離我楊誌遠便不棄。
邵武平告訴楊誌遠:“其實在楊書記睡著的那三個小時裏,為了讓楊書記多睡一會,老張頭他們那一片三四十家的門店都關門打烊,不做生意。”
楊誌遠驚訝,埋怨:“武平,剛才為什麼不說?”
邵武平說:“古鎮的鄉親們說不能告訴你,老張頭一直都在一旁盯著,剛才不好說。”
楊誌遠說:“不好說就不說了。”
楊誌遠看著手中茉莉,清香淡淡,一時感慨萬千,心說我楊誌遠何德何能,讓鄉親們如此誠心以待。汽車順西臨江北上,楊誌遠看著窗外的古鎮,眼中有了淚意:謝謝了,鄉親們!是你們,讓我楊誌遠知道,我楊誌遠這些年所做的這一切是值得的!沒有做錯!
而在古鎮街頭,老張頭站在街頭直跺腳,說這怎麼是好。有鄉親問老張頭,怎麼了,楊書記落東西了?老張頭揚起手中的五張百元大鈔,說是楊書記留下飯錢了。鄉親們埋怨,說老張頭你怎麼搞的,不是說了,這餐飯,由老街人湊份子,每戶幾角,聊表心意,你自己這麼不留意,怎麼能讓楊書記把錢留下。老張頭‘我’了半天,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鄉親們說這伍佰元,咱老街人不能收,一收就顯得我們老街人太不講情誼了。老張頭問怎麼辦?楊書記都走遠了。有鄉親說要不這樣,咱們從郵局將這伍佰元寄回去,就寫:省人民政府,楊誌遠省長收。鄉親們紛紛點頭,說中,就這麼幹。
這張彙款單,幾天後到了省政府,楊誌遠讓郵局以‘查無此人’為由,直接退回古鎮。老街人一時百感交集,有老街的年輕一代,將此事寫成一篇《一張無處投遞的彙款單》,在互聯網上張貼,一時轉發者無數,讓民眾唏噓不已。
那天的楊誌遠,手抱茉莉,把頭靠在車窗,所有的景致隨著滾滾車輪,一一退去,楊誌遠在心裏依依地與會通道別:再見古鎮!再見孵化園!再見荷塘!再見會通!再見鄉親們!
當汽車順著國道離開會通地界,楊誌遠看到路旁‘歡迎您下次光臨會通!’的指示牌一閃而過。
楊誌遠心想,這個‘下一次’會是什麼時候?一年二年?再來,他楊誌遠就不是主人而是客了。
汽車前行,楊誌遠回望,不知不覺,已是一臉的淚。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