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後的初秋。
窗外有雨,不大,細雨如絲,楊誌遠站在窗邊,聽雨。
絲絲縷縷的雨從廣袤的天空中飄蕩了下來,飄到窗欞,飄到香椿的樹葉上,然後慢慢地彙聚,成珠,有樹葉兒不堪負重,慢慢地彎了下來,一滴滴雨珠掉了下去,‘嘀嗒’打在地上,樹葉如釋重負,歡快地彈了起來。
楊誌遠正看得出神。有人敲敲門,走了進來。是市長徐海明。
徐海明走到楊誌遠身邊,笑,說:“楊書記在看什麼?這般出神?”
楊誌遠笑,說:“閑著沒事,聽雨悅心。”
徐海明笑嗬嗬,說楊書記真是好雅致。楊誌遠見徐海明喜氣洋洋,很是高興,笑了笑,問徐海明什麼事情如此高興?
徐海明笑,說:“楊書記這話就問的有些奇怪了,我現在每天都是如此,高高興興的。今天未必就與往日不同?”
楊誌遠笑,說:“但徐市長今天更勝一籌。”
徐海明是來給楊誌遠彙報會通頭三個季度的經濟走勢的。現在會通的經濟形勢一片大好,徐海明自然也就笑得合不攏嘴。
經過又三年的發展,會通的經濟掙脫了次貸危機的束縛,在稍稍停頓之後,一舉爆發,形成一根陡峭的K線圖,突突往上走。會通已經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電子產業、生物產業、節能環保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能源產業等六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從而一舉趕超榆江,成為了本省名副其實的老大。有統計資料顯示,去年會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8031家,占全省的23.2%,遠超省城榆江的7065家和合海的4920家,在本省一枝獨秀,如湯治燁省長當年預言的那樣,會通由此締造了一個會通模式的經濟奇跡。
在工業爆發的同時,會通走特色農業的發展道路也被證明是切實有效的,會通全市的農業生產同樣是蓬勃向上,會通由此形成工業農業商業齊頭並進的大好局麵,財政富裕,民眾富強。在市級財政大量盈餘的情況下,會通加大了醫療和社會保障方麵的投入,加大了對底層民眾的救助機製,依照十八總老街的重建模式加大對棚戶區的改造,會通就此政通人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和諧局麵。
會通所有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照章進行,事無巨細,都有條條框框擺在那,楊誌遠突然間覺得自己悠閑了下來,有些無所事事了,這才有閑情聽雨。
上月,沿海省省委常委、S市市委書記潘傑再一次帶隊到會通來參觀學習時,潘傑站在他她科技的主樓,望著不遠處藍色的西臨江,感慨萬千,說會通作為一個內陸非省會城市,不依靠地產拉動,以高新技術產業興市;注重環保,發展特色農業的工作思路,很值得自己學習,尤其是會通關注民生,減小貧富差距,一心一意走全民富裕之路這一點,會通市竟然做到了八九成,不容易,讓人叢生諸多感慨。
諸如以上,會通可以說是市強民富,一派繁榮,作為市長,徐海明自然是心花怒放,整天樂嗬嗬的。
徐海明彙報:今年頭三季度,會通全市全部財政收入為1590億元,其中向中央和省級財政貢獻了1049億元,全市一般預算收入突破540億元,增長32.2%,從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會通今年的市級財政收入將達到創記錄的800億。相當於五年前的十倍。尤其是他她科技此類新經濟公司,經濟增速可以用日行千裏來形容,對財政的貢獻尤為突出,就連去年進駐的騰騰科技會通分公司,也為本市貢獻了三億的稅收。
徐海明樂嗬嗬,說:“都說數字枯燥乏味,但我現在卻是樂此不疲,一看這日益增長的數字就倍兒高興。”
楊誌遠笑,說:“我現在不關心財政收入了,我現在隻關心財政盈餘,我樂於聽到會通的賬麵上還有多少存款。”
徐海明笑,說:“按照本級財政三分之一用於政府支出,三分之一用於民生,三分之一留存的原則,目前會通全市沒有一分外債,財政赤字為零,賬麵盈餘五百餘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