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更上層樓(3)(2 / 2)

楊誌遠笑,說:“你我還是想著怎麼樣趕超合海、榆江,做老大,現在全省都知道我們會通的豪言壯語了,可不能掉鏈子,要不然,你我這人可就丟大了,還常委,到時隻怕隻能找個地洞鑽進去才行。”

徐海明笑,說:“這我倒不怕,這一個月以來,會通上億的項目,有一十八個上馬,小項目有三四十家,光給郭氏企業配套的企業就有十五家,幾乎每天都有工廠奠基。不算地產項目,合海多少?五個。榆江呢,十個。差遠了。”

“看來市長沒閑著。”楊誌遠笑,說:“我隻是覺得有些可惜,省長從我們會通撬走了一個五億人民幣的項目,放到梅書記那個市,現在看來梅書記將榮調省城,省長也真是,都要將梅書記調走了,還把項目放梅書記那幹嘛,還回會通多好啊。”

徐海明嗬嗬笑,說:“要說楊書記大氣吧,也還真是大氣,要說楊書記小氣吧,那也真是摳門,人家都已經落地了,你還是念念不忘。”

楊誌遠笑,說:“我是在反思,那次端午節,我們的前期工作還是沒能做到盡善盡美,下次絕對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了。我現在一想起省長那得意勁,就鬱悶至極。”

徐海明笑,說:“讓省長撬走一個項目,不丟人。”

楊誌遠笑,說:“也隻能這樣自我安慰了。”

中央考察組是一個月後來到會通的,考察組在合海考察完向晚成後,來到會通。據估算,會通有可能是考察組的最後一站,考察完楊誌遠,此次考察也就結束了,考察組將寫出了考察報告,將所有被考察對象的優點和缺點寫明,並且寫出考察組的傾向性意見,在與省委溝通後,明確建議哪幾個人成為新一屆省委常委候選人,以供中央參考。

頭一天會通方麵就接到了省委的通知。徐海明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說:“楊書記,終於來了。”

楊誌遠‘哦’了一聲,表示知道了。作為被考察對象,楊誌遠得選擇回避,考察組考察什麼,該找誰談話,都與他無關,也無需去打聽,順其自然,比什麼都好。

考察組到達榆江這天,楊誌遠在孵化園,同樣是剪彩。郭氏企業係統集成項目正式投產了。

這天下了一些雨,細雨霏霏,給這個酷熱的夏天增添了一絲涼意。郭氏企業這邊剪彩,那邊招聘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並不因今天是開業大吉的日子有所停頓。楊誌遠剪完彩,朝招聘點走了過去。現場應聘者爆滿,排起一條長龍。都是些年輕男女,三五成群,成雙結對,楊誌遠隨便問了問,年齡以80後居多,還有85後。

楊誌遠感慨,說:“80後、85後登場,並迅速成為一線工人主體。這些新生代產業工人雖然比上一代出色,但他們思想活躍,流動性也大,在他們熟練了技能以後,怎麼將他們留住,將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郭嘉慧點頭,說:“一線工人的工作枯燥乏味,上一代的工人是為了生活而工作,任勞任怨,新生代的工人就不同了,任性,隨性,願意幹就幹,不願意幹就走,稍不如意甚至於會有極端之舉,我們郭氏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工廠的管理更趨於人性化,原來我們的工廠禁音,與工作無關的話題,不允許聊,現在可以了,想怎麼聊都行,甚至於還成立了廣播站放點流行音樂,隔斷時間,還可以停下來,讓工人自娛自樂,開展才藝表演。宿舍區還有無線路由器,工人們可以自由上網。”

“不錯,考慮周到,變枯燥為有趣,讓工人的生活豐富多姿,人不是機器,人性化管理,讓工人有歸屬感,才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道。”楊誌遠笑著問郭嘉慧,“我現在總算是真正見識了什麼是郭氏速度,不多不少,二個月,會通公司開工投產。我現在很想知道,根據郭氏速度,今年最後的五個月,郭氏能給會通帶來多少的財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