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驚濤駭浪(3)(2 / 2)

楊誌遠請戴逸飛補充。戴逸飛搖頭:按楊市長說的,盡善盡美,不折不扣地執行。

楊誌遠對在場的各級領導和視頻會議各分會場的書記、縣市區長們說:“任何一級的幹部,之前想退出,我都同意他的這種選擇,但是一旦接受了任務,那就隻能是赴湯蹈火,在‘死’不辭。”

市領導現場還進行了分工,六縣一市三區,市領導一般按哪裏來回哪裏去的基本原則下縣,因為這樣情況熟悉,於抗災有利。邱海泉掛鉤會通縣,劉鑫平去了江北縣,其他副市長如費嘉偉、舒韶華等等則負責西環、江中各縣。河東區則是防汛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相對於河西,河東區的防汛形勢很是嚴重,城區這一塊,除了十八總老街的內澇問題,市郊的防洪形勢同樣嚴峻。有長達幾十公裏的西臨江大堤要值守。河東是新城,市區的防洪堤水泥鋼筋結構,但市郊很多地方都是土堤,肩上的擔子比誰都重。因為來料加工產業園是從原河東區分離出去的,而產業園管委會主任由副市長尋開平兼任,所以往年,像這種防汛工作河東區和產業園區都由副市長尋開平統管。

但楊誌遠對河東區真是不放心,主動攬活,防指有戴逸飛書記和徐海明副書記坐鎮也就是了。楊誌遠作為副總指揮在協助兩位書記掌控全市的防洪情況之外,還主動提出協助尋開平重點掌控河東區河堤一線。

楊誌遠在會上笑:“開平同誌不會怨我多此一舉吧。”

尋開平說:“我是求之不得。”

當然求之不得,像這種防汛抗旱之類的工作,勞心勞力,風險大,誰願意多事,與人擔責。邱海泉心想,也隻有楊誌遠才會這麼幹,作為副總指揮,大可以走走看看,不需參加具體的一線工作,出了問題,有縣市區長、書記、副市長這幾級官員擔著,追責怎麼也追不到楊誌遠的身上。誰都知道,未來幾天,河東區的形勢不容樂觀,夠尋開平喝一壺的,楊誌遠倒好,給自己找麻煩壓擔子,讓旁人還真是無話可說。

會議結束,楊誌遠一揮手:散會!出發!各就各位!

各位副市長離開會議室,簡單的整理了一下隨身物品,馬不停蹄,火速趕往各自掛鉤的縣市區,掌控各縣市區的情況,坐鎮縣市區,指揮防汛抗災。邱海泉也一樣,簡單地收拾了一下,帶上杜前進就趕往會通縣,這種時候,都知道情況緊急,百年一遇的洪災即將來臨,有意見有看法,此時都得丟到一邊去。如楊誌遠所言,齊心協力抗洪,方可保住家園百姓。

尋開平先回產業園區部署,產業園靠近高速公路收費站,方圓近二十平方公裏,並沒有河堤,除了需要防澇和防止新廠房地基沉陷引起坍塌之外,防汛工作在會通所有的縣市區中最為輕鬆,這也是曆次防汛,兼任管委會主任的副市長需要統管河東區防汛的另一原因。

楊誌遠決定先上十八總老街看看。

戴逸飛送楊誌遠到了電梯口,說楊市長小心。我看你還是上醫院去看看,剛才說話喉嚨嘶啞,熱感冒有些嚴重。

楊誌遠感謝書記關心,說喉嚨嘶啞,是因為著急上火,不礙事。

楊誌遠從帕薩特的後尾箱拿出雨衣雨褲雨鞋,換上。這才指示鄺文韜,先上十八總老街。這次楊誌遠沒講客氣,臨時征用書記座駕,進口越野車衝入雨中。一出門廳,天上的雨就傾盆而下。前擋玻璃一下子成了水幕,雨刮器刮來刮去,看到的除了雨還是雨。

鄺文韜說:“看這雨下的,沒完沒了,誰把天捅破了。”

路邊的排水管排水不暢,路上已經積水嚴重,還好越野車底盤高,要是帕薩特,到了低窪地帶,肯定死火。越野車閃著應急燈,以每小時十至二十公裏的速度緩慢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