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市長調研(5)(2 / 2)

這些年隨著本省經濟的騰飛,像榆江、合海、會通這些有了一定經濟實力的城市都開始加大了對水利建設的投入,開始在靠近城區的中心地段,用水泥建起了風光帶,一來防洪,二來美觀。但像江中這樣的窮縣,財政勉強夠溫飽,捉襟見肘,沒有閑錢,要想在河邊修這種具有防洪效果的風光帶幾無可能。

沒想到,江中這樣的貧困縣竟然就有這麼一條防洪堤,有些超乎楊誌遠的意料。江中的防洪堤都用鋼筋水泥堆砌,於兩岸遙相呼應,連綿數公裏,堤上可並排行駛兩台金杯車。

楊誌遠於一處停住腳步,看著江水,問方煒旻:“怎麼做到的?”

方煒旻說:“找上麵要一點,自己籌措一點,今年修五百米,明年修一千米,慢慢的就成了現在這個的樣子。”

前方,水泥路已經到頭,此地複為土堤,有民工趁著枯水期在此堤段用水泥澆灌堤壩。楊誌遠站著看了一會,點頭:“愚公移山,也就積少成多。”

方煒旻自嘲,說:“我在江中三年縣長,四年書記,沒幹別的,就修了這麼一條防洪堤,和那條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通車的爛尾路。人家的防洪堤叫風光帶,江中的算不上,就是實打實的防洪堤,不圖美觀,隻圖耐用。咱沒錢,窮人就打窮算盤。”

楊誌遠看了一下,還真是,堤上不要說觀景台,就是路燈也不見一盞,是夠簡陋的,但以江中的實際情況,能如此,已是非常不易了。不能不說,方煒旻在防洪水利建設上,可以說是煞費苦心。

楊誌遠問:“要想全縣無憂,一勞永逸,解決水患,江中的防洪堤,還要修多少公裏?”

方煒旻說:“西臨江在江中境內彎彎曲曲,有一百一十公裏,要想讓沿途百姓一勞永逸,至少有五十公裏的舊堤需要加固整修,而要想保縣城安寧,此防洪堤至少還需向前十公裏。”

楊誌遠點點頭,主動提及:“打個報告,按程序上送市裏的有關部門。我會提前給他們打個招呼。”

楊誌遠這個招呼值多少人民幣?五百萬。

方煒旻心裏不得不佩服楊市長厲害。楊誌遠之所以特批五百萬,有緣故,因為現在離枯水期結束至多一個月,按現場的這個施工速度,一個月的時間至多向前推進一公裏。五百萬,剛剛好。多了沒有,怕方煒旻挪用。

一幹縣級官員愕然,楊市長不是對方書記有看法麼,怎麼還主動為方書記分憂,撥款以資獎勵,楊市長是怎麼想的?楊誌遠其實什麼都沒想,方煒旻此舉以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為重,對江中百姓有利,作為市長該支持就得支持,不得因為心有成見,就置之不理。五百萬對會通市來說,不算什麼,在招待支出方麵少奢侈浪費一點,這點錢就省下來了。但這五百萬,除了可以讓江中盡快完成一公裏的河堤,還對提振各縣為民務實的工作作風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同時傳遞出一種信息,讓會通全市幹部認識到,楊市長獎罰分明,不管他是哪條線上的人,也不管他是方煒旻還是黃煒旻,該獎則獎,一視同仁。

方煒旻其實最惦記的還是他的那條爛尾路,方煒旻心有不甘,不願放棄,因為江中等不起也耗不起。方煒旻借機舊話重提,說楊市長,其實你隻要給普天打幾個電話,我可以保證在三年的時間內,不用市裏一分錢的投入,就將江中縣所有的危險堤段,用鋼筋水泥圍起來,保證滴水不漏,水潑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