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幾多醉(3)(2 / 2)

按說經此變故,方煒旻應該對楊市長心存怨恨,與邱海泉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才是,過年給楊市長發個短信,意思意思也就是了,怎麼可能年初二嶽父家都不去了,就跑到楊市長家來拜年。

不記前仇?還是想找不自在?

對於刻意巴結領導的下級官員,楊誌遠從來就不會讓他們自在,在社港如此,到了會通還是如此。

楊誌遠剛到社港縣任書記的那個春節,下麵一個鄉鎮的書記不畏嚴寒,從社港趕到楊家坳給他拜年,拜年就拜年,大過年的,楊誌遠自然不好說什麼,鄉書記遠道而來,飯還是要吃的,他楊誌遠盡管不喜,但也不至於如此不近人情。拜年也就罷了,但其竟然走時偷偷地留下了一個紅包,多少,二千元,這就過了,鄉書記當然是好意,給領導拜年,領導好吃好喝地招待,包個小紅包,小意思,根本就不值一提,以前都是這麼幹的,習以為常,都沒什麼大事。但這一次有事了,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已經觸犯了楊誌遠的底線,人在社會,都不能免俗,真要塞個一二百元給楊舒凡,意思意思,楊誌遠還真不知道怎麼辦,他楊誌遠還能怒發衝冠,顯然不能,剛到縣裏,許多的工作需要下麵的幹部去幹,得團結同誌,得讓同誌們齊心協力,如此,他楊誌遠隻能苦笑,以後找機會再禮尚往來。二千元就不行了,也許鄉書記還覺得自己拿不出手,但卻是楊誌遠不能容忍的。不管是鄉書記到楊家坳出於何目的,他楊誌遠都得嚴肅對待,要不然,下麵的官員都這麼幹,他這個縣委書記再提什麼為人民服務,那就會遭到全縣人民的恥笑,為人民幣服務還差不多。何談發展,何來齊心協力,又怎能脫貧。

那個年後的第一天,全縣幹部開會,楊誌遠不點名地對該書記予以批評:給楊書記拜年,錢不重要,成績最重要,鄉親們富裕了,你不用給楊書記拜年,該你的就是你的。鄉親們的日子不好過,你這麼幹,就是存心給楊書記添堵。有這份溜須拍馬的心思,還不如好好工作。

楊誌遠在那次大會上宣布:找楊書記要官要權,楊書記歡迎之至,但不能上楊家坳,也不能帶人民幣。那上哪?上楊書記的辦公室!帶什麼?帶施政報告,設想,計劃。咱們競聘,用能力說話。‘楊書記,那個位子我看上了’,這才是牛氣大氣,這才是我喜歡的。

楊誌遠給鄉書記留了點麵子,二千元沒有現場退還,也沒有交給紀委備案,以無名氏的名義現場捐給了本縣的希望工程。經此一回,這幾年楊家坳一直安安靜靜,再沒有社港官員上門給楊誌遠拜年。